各路太极高手云聚广州比武
世界太极网络学院 2014-12-2 11:42:55
腿抬得很高,腰下得很低,剑抖得哗啦哗啦响,每个动作都追求漂亮,有如京剧中的亮相。“这是现在部分练习者对太极拳在理解上的浅薄,在表现形式上的欠缺。”近日,广东省太极文化研究会在广州成立,著名太极拳家、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府内派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李正先生,在观摩了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太极拳“民间高手”演练后,提出了火辣辣的点评。
现场:各路高手亮出看门功夫
11月28日-30日,广东省太极文化研究会在广州正式成立,成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一个合法社会团体组织。与此同时,来自北京、浙江、山西、云南,甚至台湾、澳门、马来西亚等多地的数十位传统太极“民间高手”,齐聚广州举行“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上,各路太极高手们纷纷展示了不同流派的看家本事,交流切磋。有在陈家沟学了12年太极拳的浙江省严州府内太极拳研究会成员刘军荣一展身手,技惊四座;有陈式太极传人之一、精通九规虎尾功的浙江苍南江山太极院高手周昌楷,一套拳耍得虎虎生威、地板砖颤抖;也有著名太极拳家李正先生的弟子、双胞胎兄弟李国庆、李国强展示府内派太极拳绝学,行云流水……
点评:太极不是表演不能断了劲
数十位来自多地的太极精英们纷纷露了一手后,李正先生和受邀而来的杨式、吴式、武式太极拳等多个流派的掌门、传人,对各路高手的拳术进行了点评。
“我们看到了现在有些年轻人对太极拳理解之浅薄,在表现形式上之欠缺。”李正先生毫不客气地指出,传统太极拳更多的是看打得有没有“味儿”。“而不是看你腿抬得有多高,腰下得有多低。”现在部分传统太极拳练习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是在用拳表现自己,“看我练得有多漂亮”,而不是用自己的形体去阐释这套拳的内涵。
“真正的高手,是要外人忘了你是谁,是用你动作的连绵不断、速度的均匀、整体的和谐,去体现太极拳内在的韵味。”李正说,部分练习者没有参悟到这些要领,过于追求于动作的漂亮、华丽,导致每个动作之间“断了劲儿”,失去了太极的连贯,出现了像京剧中的“亮相”。
纠偏:要参悟太极的哲学内涵
李正等太极名家还指出,现在民间的传统太极拳练习,由于受到竞赛类太极拳的影响,流于讲究套路、讲究形体和外在的美。“这也没错,但传统太极拳更多的是要参悟其内涵。”
李正称,还有的练习者喜欢用软剑来练习太极剑,剑片如纸薄,抖得哗啦哗啦响。“太极剑是要把软剑练硬、硬剑要软,讲究身剑合一、神剑合一,步法和剑法合一。内在的精气神,全体现在剑尖上。”如果练习者只是追求软剑亮晃晃、哗啦啦的效果,那就成了表演。
在李正看来,太极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一门哲学。“太极阴阳哲学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只是大家很多时候没有认识到它”。李正先生称,广东省太极文化研究会的成立,除了做好太极拳形体和内涵的传播、纠偏外,也将从多个领域研究、传播太极哲学,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潜、发扬光大。
知多D
河南陈家沟 陈式太极发源地
这两年来,由影星梁家辉、杨颖(Angelababy)等人主演的系列电影《太极》,在荧幕上掀起了一股太极热潮。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个名字,一时间成为太极迷们追捧的武术圣地。据悉,陈家沟即是现在广为流传的陈式太极发源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而剧中的男主角杨露禅,则是在陈家沟习得太极拳真传后,赴京城发展创立出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流传于王府贵族之版本,又被称为“府内太极”。
数百年来,我国的太极文化蓬勃发展,仅太极拳领域就发展衍生出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等多种流派。广东在全国武术界和太极拳领域的发展也一直比较领先,本土武术如南拳、咏春、洪拳,都有很大影响力。广东在竞赛类太极拳领域贡献的选手,在全国水平亦属一流。“但在民间传统太极拳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整合。”李正先生称,与竞赛类太极拳相比,传统太极拳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在向大家传播健身、养生、追求艺术性和美感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