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看日本人如何学习太极拳,这篇文章有启发

张成忠 2018-11-21 10:33:34

  日本人学习太极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南京体院客座教授、爱知大学:张成忠

   (2018年9月,三亚南山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上,举行了“世界太极文化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原中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武术冠军,现任日本爱知大学武术教师的张成忠先生做了专题发言,介绍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从历史、现实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太极拳习练的技术要领,分析了日本人学习太极拳的有关问题,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太极拳的国际化推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闭幕晚会上精彩表演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闭幕晚会上精彩表演


   一、 绪论

   笔者旅居日本30余年,一直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经过30多年的教学体会,深深感到日本人的学习态度,从中受益匪浅。说起日本人接触太极拳的历史,还要从上世纪50年末开始。1959年10月日本政治家松井谦三、古井喜实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想学习太极拳,当时,中国方面遵照总理的指示,立即派出专家传授。

   几乎在同一时期,日本武术家(中国武术爱好者)佐藤金兵卫先生1958年下旬在东京创立了”全日本中国拳法连盟”,同时他邀请台湾实战名人王树金先生在日本传授形意、八卦、太极。这期间中日没有建交,台湾与日本的武术交流比较方便,所以,日本的中国武术爱好者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与台湾武术界进行交流。

   1970年,日本的旅居华人杨名时开始在日本传授”简化24式太极拳”。日本的中国武术研究家松田隆智先生也开始向台湾武术家苏昱彰先生学习八极拳、螳螂拳等,并经苏先生引荐向武术大师刘云樵先生学习八极、螳螂、八卦等。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开始向日本介绍中国武术、太极拳等。就官方而言,1974年中国派出少年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1977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1980年又派出张文广、李天骥、何福生、沙国政等一批中国武术界泰斗式人物访问日本。加上上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三得利公司为宣传乌龙茶,在电视节目里用太极拳做广告以及成龙的”醉拳”电影在日本的强烈反响,使得中国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被日本人所熟知,并且在日本掀起一股学习太极拳热。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太极拳在日本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她已稳稳地扎根于日本的各个乡村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日本学习太极拳的人有150万左右。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笔者有幸代表国家多次来日本进行访问、表演、讲学,对日本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1987年底定居日本。经过30多年来在日本的生活、工作、学习,使我对日本的太极拳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至今为止,我一直在日本的大学以及社会上从事传播中国武术、太极拳的工作。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笔者对日本人做事认真敬业、一丝不苟、遵守规矩的态度感触颇深。这也许正是日本人在二战后,经过50、60年的努力,从一片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原因之一。

   日本和中国虽说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受汉文化尤其是受儒家文化至深,但是,毕竟两国文化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这么多年在日本的教学,笔者对日本的太极拳发展以及日本人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难易点有深刻的体会。 下面就笔者对日本人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比较容易困惑和比较容易掌握的地方(简称“难易点”)做一分析。目的是了解对方,准确帮助他(她)们更好地推广太极拳。

  
张成忠先生
张成忠先生


   二、 问题

   1)日本人的文化背景

   为了进一步分析日本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笔者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结果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人,他(她)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有共性的一面。许多人认为太极拳优美、缓慢、柔软、安定,表现出来的外形美把演练者内在的坚强、恬静、无争的境界自然地烘托于身行中;相反,也有部分人认为太极拳缓慢过度,缺少朝气和激情,尤其是大学生中间,持这种看法的人占有一定的比率。这也许和他(她)们的年龄有关,同时也说明他(她)们对太极拳的了解还不够。调查中,许多人对太极拳的动作造型和缓慢认为不难,但对太极拳中要求动作放松,很多人认为不易掌握。

   这种回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她)们对太极拳的直观认识。太极拳对动作造型的姿势要求是``立身中正``,日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日本的剑道礼仪中更能感触到这一点。比如坐相歪斜、仰靠椅背、二郎腿交叉等被视为一种不礼貌甚至是傲慢行为。日本人有遵守规矩、讲究礼貌、服从命令的文化特点。他(她)们学习太极拳,可以说对每一个动作细节都非常认真。对动作规格要求会象临摹书法一样,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这样的文化特点,融入在他(她)们学习太极拳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比如我在教授太极拳时,他(她)们会完完全全按照我的要求做,对一些细节动作也是深究不放,如一个步型的脚尖朝向角度,一个手法的掌心变化过程等, 他(她)们都会追根刨底。这一点,无论是年青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是一样,就是一切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从不自做主张。

   2)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现在我们来分析日本人为何认为太极拳的动作造型和缓慢动作容易掌握,甚至可以说他(她)们对太极拳的这些特点还有一种优越和亲近感。笔者认为这一点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太极拳的动作造型要求松沉、圆弧、悬颈等;日本武道中如相扑、柔道、空手道等同样要求沉稳安定,意在不被对方摔倒。在武术格斗中被对手摔倒是非常不利甚至是非常危险的。日本武道中这种安定意识与太极拳中的”沉稳”要求有着不谋而合的功效。日本的舞蹈、和服有一种曲线形的形体美,太极拳动作有``含胸拔背``之说,具体要求不仅是手臂要曲,膝关节要弯,胸要含。这些特点与日本人的内向性格十分吻合。尤其日本女性也许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据说过去的日本女性在自己的后衣领里要插一根朝上的竹签,意在防止仰头挺胸,为的是保持微微前倾含胸的姿势。这种含蓄美的审美意识与太极拳中的自然美要求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张成忠先生在电影《岳家小将》中饰金弹子
张成忠先生在电影《岳家小将》中饰金弹子


   3)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与体能、年龄

   日本人十分含蓄,女士文静、男士不多话,喜好安静。在日本的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很少听到有人大声喧哗。日本的电车、地铁都非常安静,喜静可以说是日本人的性格。太极拳要求缓慢,缓慢中还要求静,这一点非常吻合日本人。另外,在日本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人,许多都是不擅长运动和不太运动的人,固然,激烈运动对这一人群是不合适的。太极拳对体能、年龄没有什么要求,而且在动作速度上反而要求缓慢,这一运动特点,对日本占绝大多数的中老年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天赐福音。能慢不能快是中老年生理自然规律的结果。这也许是日本太极拳爱好者认为缓慢不难的另一个理由。

   4)太极拳放松难原因一

   太极拳里有句常说的话,叫”用力容易放松难”,仔细品来,但凡练过太极拳的人,大多数都会赞成这一说话,可想太极拳中的放松确实不易掌握。终究原因,一是在于太极拳的放松十分独特,要求身体放松中还要有弹性,这是一种非常难掌握的既矛盾又统一的身体表现法。身体运动本身就是肌肉紧张用力过程,但是,从运动生理上讲,有肌肉用力的一方,必定会产生肌肉自然放松的另一面,这种生理自然现象好似太极拳中的有阴必有阳一样。太极拳所要求的放松,正是这种另一面的肌肉放松,而且放松的一面表现于外(看得见);紧张的一面隐藏于内(看不见)。外观看到的是太极拳放松的一面,但是往往很多人不了解放松的背后有着紧张面的辅助。武断的讲,有时不是肌肉放松面的责任,而是肌肉紧张面的不足所致。因为人体肌肉的紧张与放松是成正比的,就是说,如果肌肉紧张面有十分,就会有十分的放松面。太极拳放松不下来,很多是因为紧张面不足所致,更严重者,把肌肉的紧张面做成了放松面,其结果可想而知。笔者对这一现象暂称为”肌肉紧张用力错位”。

   5)太极拳放松难原因二

   笔者从事太极拳研究练习数十年,对太极拳动作放松难深有体会。太极拳要求的放松,实际讲的是关节放松。如果关节紧张,自然附注在关节上的肌肉就会连带紧张,二者是不能分割的。许多太极拳中的动作紧张是因为关节的原因。为了使动作放松,太极拳对关节有许多具体要求,如曲膝、㪘臀开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手心托蛋等等,都是对关节放松的具体要求。如太极拳的曲膝与伸膝比较,曲膝就属放松状态;同样,如沉肩坠肘与寒肩扬肘比较,寒肩扬肘就属关节紧张状态。因此,太极拳的放松如何,与关节有直接关系。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6)太极拳放松难原因三

   还有一点,身体动作放松与思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说演练太极拳时,一种情况是自己练习,面前没有任何人,如在自家庭院,这时的精神不会紧张,自然,身体动作就比较容易放松;相反,如果面前有许多人在看自己练习,再加上还有裁判在一旁评判,那么,这时的心理就容易受到影响,随之思维就会起变化。当意识到被人看,被人评判时,身体动作会随着思维的变化而变得紧张起来。

   日本人做事认真,在对待太极拳上也是一样。但是,日本的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容易紧张。我的大学学生每次期末太极拳考试,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感到紧张。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举动被人看到会感到不安和紧张。日本的民族性格比较腼腆内向,属于含蓄型。这种性格一般容易紧张,这也许是他(她)们认为放松难的另一个原因。

   7)太极拳放松难原因四

   再就是调查中发现,尤其是日本的男性太极拳爱好者,认为放松难占的比率较高。笔者分析认为,一般男性肌肉比女性发达,在力量速度方面比女性突出,但在柔韧放松方面女性更有优势。另外,日本有着悠久的武士文化,尚武善勇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点。武和勇除了和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以外,与力量速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力量速度突显之时,就是肌肉紧张再现之是。自然,在十分强调力与速的氛围中,放松文化就很难产生,甚至可以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日本男性,自然,对力量速度比较习惯,但对放松就比较陌生。尤其是太极拳独特的放松要领,开始更是难以掌握,这也许就是日本男性感觉太极拳放松难的一个间接原因。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闭幕晚会上精彩表演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第三届世界太极文化节闭幕晚会上精彩表演
 

   三、 对策

   1)动作造型与缓慢的个性挖掘

   日本的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造型及缓慢速度感觉容易掌握,这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优势。为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笔者认为首先日本要了解自身所持有的这种优势,同时要把自己的优势拓展开来。比如说,如果是手臂长的人,就要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从而形成自己大气的独特风格。由于每个人的身材、体能、意识不尽相同,同样的动作要求最终表现出的风格,予人留下的印象是有区别的。

   动作缓慢也是一样,有人把太极拳动作的缓慢做成是”沉稳的缓慢”,表现出武术安定的重要性;有人做成”有弹性的缓慢”,表达出太极拳中’’无人似有人’’的阻力攻防意识;还有人做成”轻灵的缓慢”,象征着武术中走、化、闪、躲的敏捷性。

   这些缓慢动作表达出的一系列不同做法的背后,一是说明演练者的意识导向侧重不同,同时,也是演练者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出的一种个人风格。这就是所谓的脱规矩但又不离规矩,自然抒发心灵的境界。这是一种高境界,需要长期的磨练,师父的循循利导,加上自身对太极拳的解悟,最终才能悟出太极拳的脱规矩而又不离规格的真正内涵。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张成忠先生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上发言


    2)动作的饱满与弹性

   保持日本的太极拳在动作造型含蓄及缓慢速度均匀优势以外,进一步加强动作造型的饱满性十分必要。具体做法有,动作造型时手臂保持弧形如抱婴儿; 胸背如弯弓;胯关节如骑战马等,整个上肢尤如一个慢慢膨胀的球;下肢如扎根于地下四面八方的树根,呈现出一种上肢

   饱满下肢稳定的形状。太极拳动作的定式和运行,还包含着一种更深一层的弹性力。这时,可以想像似在水中运动,身体手臂伸展时有一种阻力感,也可以联想如拉一根橡皮筋,有弹性感。这是一种看得见的张力(太极拳习惯称之为弹性)。

   3)动作的流畅与衔接

   至于动作流畅,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有”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之说,要求动作中间不能有间断。笔者在数十年教学中,深深感觉到太极拳动作间断往往出现在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的衔接上以及平衡失控后。解决前后动作顺利衔接办法,一是把前一个动作的结束点作为后一个动作的起势处,从而形成前后动作叠加;第二种办法是,把前一个动作结束点延伸,在延伸过程中衔接下一个动作。一旦掌握了这一要领,太极拳动作就会变得流畅连贯起来。

   4)动作的放松与意识、呼吸

   太极拳放松难,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日本太极拳爱好者占的比率更高,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便改进。太极拳要求以内导外,用意识指导外形动作,因此太极拳动作的外形表现,如紧张与放松,很多都是精神内在的再现。笔者认为解决办法,首先太极拳演练时,专注动作要求,不能胡思乱想有杂念,更不能想在和别人比赛或者在想自己的太极拳被别人看到等等。这些都是自找压力,属负面意识。正面意识想象应该是,好似在自家庭院一个人晨练,是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这也许是解决太极拳动作紧张的一种手段,因为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动作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另外一点,呼吸的合理可以有助于动作的放松。太极拳的一般规律是,出手为呼,收手为吸;抬臂为吸,落臂为呼。 

   5)动作放松与柔韧

   增强各关节的柔韧性,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太极拳中一些运动幅度大的动作,会受到关节柔韧性好坏的制限。如对马步靠、玉女穿梭、楼膝拗步等,对胯关节、腰关节、肩胛骨包括脚腕、手腕关节都有相当的要求,假设这些部位柔韧性不好的话,就很难把动作做到位,既使勉强做到了,动作也一定是紧张僵硬的,因为柔韧不够的局限,又为了达到动作要求,必然做出超出自己的柔韧范围,超出就意味着关节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放松。

   运动范围大、肌肉伸展幅度长,凡称柔韧性好;相反,就是柔韧差。关节肌肉伸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动作的到位与否,太极拳的有些舒展动作需要运动范围大时,柔韧性好的人容易达到要求,因为肌肉伸展幅度有余地的原因;相反,柔韧性差的人已经甚至超过极限,自然肌肉也就处于紧张状态,结果放松也就不可能了。

   这是太极拳习练者感觉放松难的另一个原由。加强柔韧性练习,尤其是脚腕、胯关节、肩胛骨的柔韧十分重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对解决太极拳动作放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成忠先生
张成忠先生


   四、 结论

   为了保持日本的以上优势,重视现在的练习方法,了解自己的优劣;增强意识想象引导动作;克服放松难,除了增强精神专注力、加强柔韧练习外,注重放松关节是重中之重。具体做法”静止站樁”中的’’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㪘臀松胯’’的意识想象练习、可作为解决放松难的一种手段。为了日本的太极拳更上一层楼,日本的习练者除了自我分析、观察别人以外,重新认识太极拳的原点十分必要,指导者的正确传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余功保著,太极拳密码 -太极拳经典拳势悟解-,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著,日本 -姿与心-,学生社,1999年,p、243-244,

   张成忠著,关于中央大学对中国武术、太极拳课的研究,中央大学体育研究第37号,P、28-30,

   邱岭、胡令远著,日本 -文学艺术集粹-,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p、267-268,

   张成忠著,关于日本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爱知大学体育学论丛第9号,p、38-39,

   张成忠著,关于日本与中国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识比较,爱知大学体育学论丛第12号,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