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太极是如何炼成的:专访一代 “太极王子” 陈思坦,解析太极奥秘
中华武术 2018-11-27 13:43:03
太极,通往健康的坦途大道
“太极王子”陈思坦
— 专访一代“太极王子”陈思坦
《中华武术》特约记者:王娇予
太极拳是一种健康方式,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把它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太极拳也是一种交流方式,通过太极拳的比赛、活动,大家交流心得,提高技术。太极拳还是一种文化,通过它,大家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智慧精华。
对于陈思坦来说,太极就是生活。包容了上面的各个方面。
从一名优秀运动员,到太极拳国际传播者,太极拳伴随着他的人生道路,他也从自己的角度影响了当今太极拳的发展。
1990年九月, 北京工人体育馆。
夏季的热已经要退却,秋风送来一阵阵的凉意,可是场馆内人们的汗珠仍密密麻麻布满额头,似乎一不小心就掉了一地,那未知的命运似乎就伴着汗珠不知道怎样会一下滑落,人们的脸上虽然浮现着镇定的微笑,心里却都早已是万马奔腾,紧张的空气在凝结。
一个身着月白色太极服的俊朗青年正在候场区伸展自己的腰肢,习练着不知练过几百遍的套路,还未上场,滚着素白边的衣襟已被汗渍微微浸润。该上场了,他踏着从容的步子走向比赛的红地毯,微微抬了自己的下颌。哨声吹响,他轻轻抬起左脚向左跨开一步,所有人连同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步开启了太极拳竞赛的一个时代。这既是他人生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替中国在世界男子太极拳界迈出了一大步。
心绪慢慢平静下来,仿佛这一刻世上只有自己一人在场上,灯下他的动作挥洒刚柔相兼,柔处清泉婉转,刚处如棉裹铁。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明亮的黑眸,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冷傲飘逸,孑然独立间散发着一派大雅风规的高远。白色衣袖被手腕灵巧的带动在空中画了优美的一道道弧,直到最后一个动作结束,他缓缓收起了步子,对裁判席上敬了一个抱拳礼,在转身下场的那一刹那,他的嘴角浮上了一丝不被人察觉的笑意,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但还不敢非常放松,转瞬肃穆的等待大屏幕上分数的结果,短短的一分钟等待的时光好似有一世纪那么的漫长,空气被凝注,人们屏住呼吸,静的连尘埃落地都能听得见声音。当屏幕上那个大大的红色的分数出来时,人群沸腾了,他成功了!青年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红色的地毯,红色的分数以及人群中那些红色的运动衣都渐渐模糊,他转身从通道跑出去,这条短短的道路那么长,他从十岁起练拳,这十多年不一直是奔跑在这条路上吗,朦胧中看到了教练激动欢愉的眼神,这时已身不由己的被队友们紧紧的抱住。
在这次1990年九月中国首次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他拿到了首枚男子太极拳金牌,成为了世界冠军,人们都记住了这个衣袖琯带轻飘的少年,记住了那年夏季的陈思坦。
陈思坦太极拳势
陈思坦,生于1967年,他师从“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练”曾乃梁,陈思坦叱咤赛场多年,曾荣获第八届全运会男子太极拳冠军,第十一届亚运会太极拳冠军,两次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共获国内外太极拳、太极剑大赛金牌32枚,是当今太极拳界获金牌最多的人,被海内外誉为“太极王子”。 荣膺国内外武坛多届冠军,当代流行的很多太极拳教程都是他示范演练,可以说在太极圈里真正称得上是谁人天下不识君。现今他已定居在美国,创办了“思坦太极武术中心”,弘武传道,并担任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专项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太极健身气功中心主席,美国国家级武术裁判。
1995年,陈思坦获武林百杰之“十大武星”称号
记者通过网络越洋视频采访了陈思坦老师,当时已经是纽约时间晚上九点多,经过一天忙碌的工作过后,他仍然神采奕奕,没有丝毫倦态。如同他的拳势一样,他始终是一种平和、随和的状态。回答每一个问题时都很认真,态度和蔼可亲,待人谦逊,谈吐沉稳。“我是1977年做为福建省省队第一批运动员入队的,当时曾乃梁老师正从河南被调到福建去组建福建队,我真是非常的幸运。”说到恩师,他的脸上浮现了孩子似的笑容,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时期跟随在教练前后的情景。“第二年我就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获得乙组第二名,但这之后却起起落落,甚至“名落孙山”,直到89年后成绩才稳定了。”说起年少时经历的坎坷,他很坦然面对,并说如果没有那些年吃苦训练打下的很好的基本功,日后也不会取得高的成就。
教练曾乃梁辅导陈思坦
对于陈思坦,多数人都想知道他这位世界冠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会是他?谈到自己获得冠军的经验,他说是过硬的能力加上自己的吃苦努力和机遇促成的。刚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基础要打好,基本功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去练,训练时候要配合教练的指导,要严谨认真的去对待每一次训练,练的时候还不要机械的去练,要学会动脑子,“行成于思”。对自己要严格的要求才能出成绩,每天习练后要懂得放松,不要让肌肉一直维持在紧张的状态下,这样是对日后的习练没有好处的。作为一名运动员,尤其是对一名高级的运动员来说,自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学会约束自己不做一些可能会对身体有伤害性大的运动,比如很多运动员喜欢踢足球,比赛之前也是万万不能碰的,万一碰伤了就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不要乱吃东西,要对自己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都要负责任,比赛是收获成绩的时刻,不能因为自己的不注重而影响比赛时候的发挥,不但让自己平日里辛苦的训练付之流水,也辜负了师长亲人对自己的期望。
能够享受“自律”带来的快乐,是太极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高级体验。相比较“放纵”,它更接近生活的内核。这是修炼太极带来的感悟。
陈思坦太极剑势
说到上场比赛,陈思坦柔和的目光里顿时透射出自信和坚毅,依稀又让人看到他当年在赛场上的英姿。他谈到比赛有的时候其实就是比的心理素质,到了很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差距往往都很小,关键看谁更“稳定”。每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的不同,我们尽量避免失误,因为比赛赛场会遇到很多事情,形势瞬息万变,通常有的人是因为压力太大患得患失反而发挥的不如平时好,有的人想趁比赛时拼一把,太关注成绩反而越要好越放不开,我们要多想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不光是心理素质好和保持好的信念外,比赛前准备活动要做充分了,上场前打一套就好了,热热身把僵硬的身体变柔软了就够了,但不要练太多,到时候场上反而会觉得腿软腿酸产生疲乏感反而拿不到好成绩了。
在漫长的20年的职业生涯中,运动员的这段经历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是干任何事情都能吃苦,能够不断克服自己、超越自己。
并不是每个人拿了冠军后就会一帆风顺,反而要加倍付出努力,要知道夺冠易保冠难,只要自己松懈别人努力就会超过你。有的时候面对裁判的不公或是赛场上除了自身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让他懂得,有的时候并不是具备能力就万事顺利了,也要看大环境和机遇,慢慢的你会变得平和,这是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陈思坦感慨万千。把这些事情想通了,一个运动员的心智才能完全健康起来。
也许每个人都有人生中面对十字路口的时候,我该何去何从?是选择容易得到的是选择我喜欢的?是继续墨守成规还是重新开始去开辟一条新天地?陈思坦在慎重的考虑下选择了后者,他坦言说一个好的运动员未必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教练,20年的运动员生涯让他反复思索,退役后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的转型,相比当一个教练来说,他更喜欢致力于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当时很多人由于他教学示范片广泛的推广从而认识了太极,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从中受益。“喜欢一件事就应该执着的去做,人生总是要有新的突破。”他认识到这项运动能给人带来身心上很大的好处,能带给广大群众健康,应该大力的去推广这种文化,让大家掌握一种修养身心的好的方法,比当冠军拿金牌要更有意义。中国太极拳就是引导人们走向身心健康的一条通衢大道。于是他2004年毅然远赴美国选择仗剑走天涯,到现在还一直奔走在推广太极拳文化的第一线。
陈思坦说自己受太极的影响很深,自己心态一直都很好,在异国他乡那么多年遇到那么多逆境和挫折还是坚持辛苦打拼支撑下来了,因为道路是自己选的,不要抱怨,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切总会好的,当然还要感谢一路走来身边的朋友们和家人的支持。如著名太极拳家李德印老师,无论在过去担任运动员的时候,还是在美国开展太极拳活动,他都给予了陈思坦无私地支持。陈思坦美丽的妻子林旭和可爱的孩子,在生活、事业上对他帮助都很大,融融之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陈思坦和夫人林旭演示太极拂尘对练
太极拳在海外有着很高的声誉,西方媒体把它称为中国的“东方明珠”或者是“东方芭蕾”。它是起源于中国但被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一项运动,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外在一套拳而是中国古老哲学的体现,是一种和谐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习练太极拳可以改善人的心性,看问题秉持中庸之道,不会走极端,凡事淡定豁达乐观,这才是太极拳独特的魅力所在。在美国很多人习练太极既是喜欢这种古老的文化,也是因为他能健康养生。陈思坦在美国教授太极时也会把它和健身气功结合起来,正式习练前带着大家练练健身功法比如八段锦,易筋经什么的可以舒缓舒缓筋骨,然后再正式的开始教授太极动作,二者可以有效的结合,而且气功较简单,上手快,所以有健身气功的基础再练太极会有所帮助。 陈思坦带学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他要先拉筋然后再站桩,等学生感觉腿的力量增强了一些才开始教动作。在美国很多人是由医生推荐的练太极拳,就拿最普通的一个例子来说,纽约天气冷,冬天一些中老年人容易滑倒,经过这样太极的习练变得下盘有力了腿有劲了,所以爱滑倒的情况改善了很多。对于很多人担心练太极后会产生膝盖疼,陈思坦说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会出现膝盖疼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因为腿部没有力量,下盘空虚再者就是姿势没有做对,动作不标准,比如弓步的时候膝盖和脚尖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必然会对膝盖有所损伤,所以增强自己的下肢力量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导就不会出现膝盖的问题。
陈思坦担任国家体委全民健身推广方法“养生八法”教学示范
在美国教太极让陈思坦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也得到了很大的历练,他自信地说现在的表达和讲课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推动太极拳的发展和影响,也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接受这门运动,他创办纽约太极大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鼓励大家说成绩不重要,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比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家更好的互相交流。“今年五月底在科罗娜公园我们就举办一场名为春天的太极拳会的活动,有户外表演、有交流,还有烧烤呢。”他兴致勃勃地说。
陈思坦太极拳势
对于国内现在有些人对竞赛和传统的争论此起彼伏,陈思坦觉得这二者并不矛盾,因为首先竞赛就是来源于传统,所有的竞赛套路都是由传统演变过来的,而且二者的目的不一样,既然叫竞赛了那就是用竞技的态度来对待了,目的是出成绩和拿冠军,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提高。而民间传统拳重意不重形,实战性要更强一些,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两个方面都有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学习太极拳,许多人学习太极拳就是为了健身,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不感兴趣,也不想参加比赛,对比赛表演也不感兴趣,所以,对他们来说,太极拳练得好不好,就是能否获得身心健康,能否健康长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所谓的博大精深,就是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每个武术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喜欢技击功夫的,可以从武术中学习技击技术:喜欢表演的,可以追求武术中的表演艺术;喜欢健身的,可以从中获得健身效果;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可以从中体悟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无论你在哪一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你都可以说是有了功夫。所以,太极拳的功夫标准并不单单指哪一方面的技能。
在现代,练习武术和太极拳,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传统文化来修习。从物质文明的角度看,我们的生活是很不错了,但是,从精神文明的层次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传统道德伦理。武术和太极拳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载体。我们在发展武术太极拳时,不要仅仅重视技术水平、金牌,也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一个健身术,还要上升到文化的层次,要重视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武术历来重视武德,有练武先习德的要求。所以,我们练习武术,学习太极拳,也要讲究武德。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武德,你才能具备学习武术高功夫的基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昔日那个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微带些青涩的翩翩少年已蜕变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太极名流,他为人处世淡泊低调,纵是拥有如此辉煌成就和至高荣誉仍泰然处之,颇显大家风范。对于今后,陈思坦表示,会不遗余力的把毕生积累的教学经验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相结合,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贡献自已的力量。踏平坦途成大道,阅尽艰险又出发,我想,这,就是最真实的太极王子陈思坦。
陈思坦,作为中国第一位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第一位亚运会男子太极拳冠军、第一位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示范者……,似乎肩负着将这一中国国粹向世界传播的使命。从1977年进入福建省武术队开始太极修炼,一路走来,攀登上太极竞技巅峰,又倾心传播太极文化、在美首创太极单项赛事……。正如太极拳势的“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思坦的太极人生如行云流水、势势相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