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吴式太极传人李秉慈 从受益人到太极拳推广者

华奥星空 2011-3-18 15:02:55

  
吴式太极传人李秉慈
吴式太极传人李秉慈
李秉慈,武术界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曾被评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走进李老家中,电视里正播放着“直通鹿特丹”世乒赛选拔赛。谈起全民健身,李老说:“全民健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太极为例,现在北京学练太极的人数较10年前有了大幅增长。”

   因病与太极结缘

   82岁的李秉慈耳不聋眼不花,身体颇为硬朗,除了每天例行的“遛弯儿”,每周还会给一些太极爱好者进行教学指导。谈起与太极的“触电”,李老回忆说:“小时候身体不好,12岁时严重到咳血,16岁不得不休学。1946年李秉慈结识了太极研究会的周慕纯老师,经他介绍,加入了太极拳研究会。第二年,拜入吴氏太极名家杨禹廷门下,不知不觉,我的眩晕吐血等征象逐渐消失了,习武10年后,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1958年,李秉慈被挑选为专业运动员,代表北京市参加庆祝建国10周年的全运会,获得了太极类(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第4名。通过参加比赛,李秉慈完成了由治病学拳向专业武术运动员的过渡。

   教拳育人 桃李满天下

   20世纪60年代初,李秉慈在青少年体校任教练,培养了众多青少年武术专业人才。他还应邀先后到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教拳。

   1972年年底,李秉慈调到东城区业余体校任武术教练。在此期间,李老还教了很多外国学生,这对太极拳此后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东城区武术馆成立,李秉慈被任命为副馆长。这个武术馆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运动员,同时也为北京体育大学和其他机关单位输送了多名优秀学生以及太极拳辅导员和教练员。

   自1988年招收第一批徒弟至今,李秉慈的入门弟子已有百余人,这些徒弟中的大部分仍从事太极拳教学工作,有的还把太极拳带到了北美西欧。

   太极研究 自有一套

   退休后的李秉慈仍不忘为武馆的教学工作出谋划策,李老参加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写,负责动作规范的确定工作。传统吴式太极拳自第二代开始有南北两派之分,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李秉慈在技术动作上将南北流派的特点综合到竞赛套路中来,并且得到传统吴式太极拳练习者的认可。实行武术段位制后,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成为六段的考试科目。李秉慈在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概括为16个字:“轻静柔化,紧凑舒伸,斜中寓正,川字步型”。李老强调:“太极就是太极,不能把太多的空洞的理论强加给太极,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练习、抓好技术才能充实理论,从而有自己的造诣。”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确定后,李秉慈在国内外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他的学生刘伟和宗维洁分别连续9年和6年获得全国吴式太极拳男、女冠军。李老先后10次应邀前往日本传授吴式太极拳,教授吴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

   他参与《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太极拳全书》、《吴式太极拳拳照图谱》等多部书籍的编著工作。他还参与录制吴式太极拳、器械、推手等光盘20余部,在世界各地发行,有力地推动了吴式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