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恣肆汪洋 滴水藏海---孙德明谈汪永泉太极真要
世界太极拳网 若言 2011-9-6 15:54:14
如果近几年没有到过北京,再次进入这座古老的现代都市,无不感慨她变化的巨大,许多从小居住在北京的旅外人员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几乎不认识了原来的旧地。
北京,可算是近20年来这个地球上变化最大的城池。
其实,北京也有不变的标志,这可能是她不同于其他世界大都市独特地方。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就是一直不变的北京景观,它因此也成为北京城市影像必然取景的视点。古观象台旁的东便门城墙,由明代修建,历经兴衰,现在经过重新翻修,在历史的厚重中又散发着新的活力。
北京还有一种不变的精神,就是对传统的钟情、追求与固守。传统太极拳是许多人固守的精神家园中一片清新的土地。
2009年初夏的一天,笔者应邀来到古观象台的这片古城墙下,与北京太极拳大家汪永泉传承的一脉,孙德明先生及其弟子们进行太极拳理法、功夫的交流、观摩与探讨。
近年来,汪永泉先生传承的杨式太极一脉引起海内外太极拳界的关注,其对内功的深入研究,对用意的独特理解与运用,都令人印象深刻。
汪 氏 一 脉
孙德明,1924年生人,天津宝坻人。为汪永泉嫡传入室弟子。7岁跟商宝善学习杨少侯传授的杨氏小架。数十年坚持练拳不断。1953年进京工作,此间曾和马洪藻学过形意拳。1966年投在崔毅士门下,学习杨式太极拳大架及推手功夫。1978年拜汪永泉为师,学习杨健侯传授的太极拳中架及杨家家传的推手功夫,直至汪永泉去世,未曾间断,尽得汪永泉真传。一生别无它好,专心研究太极拳。在太极拳技击上尤其具有精深造诣。为汪永泉为数不多的在世弟子之一。现任北京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据汪永泉生前讲述,其父亲汪祟禄曾和溥伦贝子一起向杨健侯学艺多年,汪师自己7岁开始跟着父亲在杨家练功,有许多机会向杨健侯及杨少侯等学拳。1917年14岁后,便在杨澄甫先生指导下练功,精于技击,深受器重,后拜杨澄甫为师。汪永泉身材高大,且拳架开展松畅,神全意足。演练起来既柔绵和顺,又气势磅礴,浑厚充沛,自成一体。1926年起,汪永泉在今是中学、协和医院等处教授杨式太极拳1977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授杨式太极拳。入门弟子共有十多人。汪永泉生前行为低调,不事张扬,故随功夫精纯,但少为外人所知。但在北京武术界具有很高威望,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谈到汪永泉的太极功夫,孙德明这样描述:“非常细腻,但又无边无际。细腻的跟水一样,摸起来柔,用起来威力又无穷。汪永泉老师的拳法象大海”。孙德明说,“我们跟他动手,无论多大的劲力下去,摸不到东西”,“过去说泥牛入海,泥牛还有点摩擦力、阻力,但你使向汪老的劲是没有任何着落的”。孙德明强调,这就是无形无象的“空”。
孙德明回忆道,汪老对太极拳的精、纯要求很高,太极拳要精炼,除了下苦功,还要掌握核心技术,要不然,东西不对,下的功夫越大,走偏就越远。精的东西不在多,可能就那么几点,但要准确。功夫精了还要纯,混了杂质,就会变样。现在很多传统太极拳变化比较多,外形变了,内在的核心不能变,神韵不能变。北京城再怎么变,这老城墙代表的历史,北京的文化传统,北京人的精气神变不了,丢不掉。
技击秘要---点、拍、断
在古城墙下,八十多岁的孙德明先生与几位弟子演示了太极拳的技击之法,并进行了精彩解析。
孙先生说,汪老的技击功夫,很细腻,不粗。一出手,跟书法的用笔似的,有来历,不是随便乱比划的。这个来历就是内功。一举手,内功就有。有内功就可以没有法,太极拳论说,动即是法。这是讲在内功的基础上,没有内功,这话是空谈。练拳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法都是练习内功之用,内功有了,逐渐去法。
技击的具体运用有劲,太极拳的劲有很多种,汪老独门秘技,他最拿手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点、拍、断三法。
“点”是汪永泉先生得心应手的技击之法,运用最多,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无论对方以何种方向,何种劲力来攻击,皆以全身功力凝聚指尖,照其劲源,点击截断,其攻自破,且劲力回击,自毁长城。
孙德明先生说,他多次亲见汪老以点法展示技击功夫,并亲身感受了汪老“点指神功”的威力,进攻者遭此一点,委顿如败絮飘风,丧失战斗力。如今,孙德明经过多年苦练与实践,对点法心得尤其透彻。
“拍”为截其劲路,迅捷无伦,避其锋芒,击其中核。在敌旧力将竭,新力未生之时,重击敌枢纽。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慢慢悠悠,那只是在练习之时,运用时也会如雷霆万钧,闪电过隙。“拍”之诀窍就在准、快,准为击其要害,快为抓住时机。拍法运用,往往一招令敌溃倒于地,或飞摔出去。
“断”更是有“莫测”之功,断敌之劲、断敌之意,断其来路,也断其去路,只要对方进攻,以断法制之,令敌难逃溃败下场。
运用“断”法时,先以对方来击之势,顺其所为,令其得机得势,我则被势,敌刚一摸实处,我瞬间突然断开,无影无踪,使敌如临深渊,云端踏空,无从着落。对方遭此断法,必然心生恐惧,从精神到劲力彻底瓦解。
断必须要断的干净、彻底,在瞬间从“有”到“无”,完成一个太极状态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内功的运用极为通畅、圆润,内劲收、发由心,到了举重若轻的境地。
孙德明先生说,这些东西过去汪老是不让轻易向外说的,如今,社会开放了,人的思想、思路也开放,太极拳的好东西我不想带走,还是传给世上好。我这几位徒弟,他们也下功夫学,我就教,把秘诀告诉你,怎么练,还在自己。
练拳真髓---松、散、通、空
太极拳无论技击,还是养生,都必须以内功为基础。内功怎么练?孙德明先生说,汪永泉先生所传内功心法中,最核心的有四个字,即“松”、“散”、“通”、“空”。
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始终贯穿练习过程的核心要领。拳论曰,“中正安舒”,讲的就是松的状态。太极拳都强调松,但理解各不相同。孙德明说,汪永泉所说的松是一种整体性的松,不是局部的,汪老说:“松,是全身放松,某一部分的松是没有意义的。松,从神态到动作都不能紧张,是恢复人先天的自然状态”。自然就是不要故意去做松, 一故意,就做作了,就不是松。孙德明说,松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完整一气,内气向下沉,肢体在松中保持灵活。
散,是气的通常状态。拳论说,“气宜鼓荡”,散就是绵绵细细的鼓荡,在练拳过程中把内气运行到身体各个部分,各个梢节。散是由内到外的,通彻全身。孙德明先生说,打个比方,在一湖安静的水中,丟进去一个石头子儿,激起的水波一圈一圈从中心向外扩散,这就是散,类似太极拳的功夫,就是一动无有不动。做到了“散”,气才能顺,这是练内功必须要达到的程度。
通,就是流畅,劲路流畅,气脉流畅。是一种动态均匀的状态。要达到通,练拳中身体状态必须保持一种科学、合理的形态,比如要张肘、松肩、开胸等,内气一通,脏腑就得到很好调节,练拳就非常舒服,“气遍全身不稍滞”。越练越神清气爽,练拳的妙处也不断体现出来。不通就会越练越累越疲乏。
空,就是空灵的境界,太极拳功夫练到非常浑厚,即“有”的程度,又全身虚灵,即“无”的程度,有无相生,就是“空”,拳论说“全体透空”,透了才能空,松,散,通都是达到“透”的阶梯。
做到“空”,于己则身体无紧张点,消除引起疾病的一大根源,于人则搭手无滞留点,没有把柄与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即推手的“神明”境界。
孙德明先生说,松、散、通、空这四大要诀,在练拳过程中需要逐步体会,它们又是完整一体的,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全部做到了这几方面,内功才算登堂入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