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云淡风轻一太极——忆我的老师杨禹廷先生

李秉慈 2011-9-15 11:45:30

  我出生在北京,祖辈与武术无缘,我走上习武之路完全是为了健体强身。

   我自幼体质虚弱,12岁时开始吐血,身体也是越来越弱,稍微着点凉.就发烧感冒,然后就吐血。虽然百般医治.病体却始终不见好转。不得已,那一年,我休了学,在家养病。

   大概是1946年春夏之交.我开始练习太极拳。当时我16岁。

   说起我练习武术,也是缘分。在我养病期间,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对他说:“孩子在家天天这么糗着不行,得让他多活动活动,早展出去锻炼锻炼,健健身。”于是,父亲每天早晨就陪着我到附近的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遛弯儿.转悠两三个小时.累了就坐下来休息.看人家练拳。

   那时,太庙的古松柏下有许多练武的人,有打太极拳的.有练八卦掌的,也有练形意拳的。日子久了.就有一个老先生过来和我们搭话。

   我注意你们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天天在这里转悠。怎么.孩子有病?”

   父亲就把我的病情说了。老先生很同情.说让孩子来练练拳吧,兴许能够把身子练好。

   那时,我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跟老师学拳需要什么手续,要不要拜师啦,什么都不知道。那个老先生介绍说,他们这里有个教太极拳的组织,叫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每年的会费大概是两三块钱,入了会.就可以天天来这里学拳,也不用花钱买公园的门票。这样.我就入了会,每天到太庙学习太极拳。介绍我入会的这位老先生名叫周慕纯。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才有所了解。这个研究会是个理事会性质的组织.由当时的社会名流做会长,第一任会长叫王厚斋,但是,在我开始学拳时.王厚斋已经不当会长了,换了许明山任会长。许明山好像是冯玉祥的军需官,他经常过来看一看。天天在这里教拳的老师是杨禹廷先生。

   那时,在太庙太极拳研究会跟杨禹廷老师学拳的人很多,每天大概有八九十人。我们当时练拳的地点在太庙右边端门附近.那里的两三片树林里面都是研究会练拳的人。当时,太庙太极拳研究会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在北京还有另一个比较大的组织.是中山公园里面的行健会。但是.行健会不单纯教武术,有网球场,还教球类项目。

   由于学拳的人很多.所以一开始.杨老师顾不上我们这些初学者.我都是跟着师兄学习.杨老师抽空过来给指点指点。这样练了有一年半,我就正式拜了师。通过练拳,我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很少犯病了。一直到了1958年,在医院检查,通过碘油造影,才查出我吐血的病因是支气管扩张。这是后话。

   我在太庙跟杨老师学习太极拳,到了l948年10月,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包围北京城,剑拔弩张,要打仗.太庙被军事占领了,存放物资,我们就到中山公园练拳.先后换了几处地点,最终在“来今雨轩”后边的十字亭落下脚。这以后.杨禹廷老师就一直在这里教拳。

   杨老师这个人和蔼可亲.宽厚谦逊,从不与人争长论短。他年轻时学习过弹腿、黑虎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大概在三十岁左右.他跟随王茂斋先生学习太极拳,从此,由博反专,专门练习太极拳.终成一代大家。我跟随杨老师几十年.除了太极拳外.还学过很多东西,比如四门刀、六合刀、六合拳等.这些都是小套路,后来都扔了,专门研究太极拳、剑、刀、杆和推手。不过,从这些,你可以看出杨禹廷老师的武学是非常丰富的。

   杨老师那时教拳是很不容易的。跟他学拳的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学习的进度也不一样。每天第一拨来学拳的是上班族.他们六点就来到公园,练一个多小时就走了:第二拨是我这样不上班的.都是八点才来;九点以后来的是老头老太太,练个把小时就回家做饭去了。十点以后.人渐渐少了.这时,杨老师才有时间给我们讲拳,跟我们推手……每天.杨老师六点就来到公园,送走一拨又一拨学生弟子,直到中午才回家。

   杨禹廷老先生教拳的方法是口授身传一一先让你把动作学会.然后再慢慢地给你讲用法和劲力。那时.我们学拳是没有拳谱资料的,开始时.连拳式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是跟着老师比划动作。学了三五年以后.大师兄问这个动作叫什么名字,老先生这才告诉我们动作名称。学完拳架套路以后.就练推手,以后.再逐渐学习刀、剑、杆等器械套路。这些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学习的。每天来到公园,我们先盘拳架.再练器械,然后练习推手。天天如此。对我这样的年轻人,杨老师要求练习一些基本功.比如下腰、压腿、踢腿等.年岁大的就不这么要求了,直接练习套路。

   学习太极拳.并不是学会套路动作就成了.还要知道这个动作的用法。这套拳,我从1141年开始,到1 966年“文化大革命“不让杨禹廷老师教拳为止.一直跟着杨老师学习.他给我讲动作要领.规范动作.练器械.学推手.二十多年不断地雕琢磨练,终于学有所成。从年轻时的一个病号,到现在八十有二.身体仍然健康硬朗.我真要感谢杨老师.感谢太极拳。

   杨老师德高艺精,在北京武术界享有盛誉。他的太极拳.轻灵柔滑.善于柔化。给我们讲推手时,他总是说:搭手时.手要轻.只有轻才能听出对方的劲力:如果重了.听劲的能力就差了。所以有”重手听力差.轻手敏捷”的说法。有人形容跟杨禹廷老师推手.就像贴到了丝绸衣服上,又柔顺又光滑。

   另外,杨禹廷老师特别讲究武德.他在和生人推手时从不轻易出手让对方难堪,他总是说:“何必得罪人哪!”他讲究搭上手,让对方失去重心.或者感到不舒服.就行了,让他知道自己的功夫不行,知难而退。这叫”点到为止”。现在的太极拳推手已经提到竞技比赛上了.这是和我们那时不同的。我们那时学拳练推手,是研究技术,互相切磋.不是较

    量.非要见个输赢高低不可。另外,通过练功,把功夫练到身上去.可以经受对方来力的冲击.能够承受得了.走得开,变化得了。所以,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强大自己,并不是为了逞强斗胜。

   那时.在公园摆个拳场教拳是不容易的.因为社会上的人三六九等.总会遇到一些找你麻烦的人。但是.杨禹廷老先生却从来没有惹出这些是非。一个人在武术界声誉好.不狂气,是不会惹出是非的。杨老师人品好,对人和蔼。他对待同门人、同道人,可以说是恭敬为怀,谦和为主。如果有同辈的老人到来,他总是从高台上下来迎接,非常谦和。当时,他和练八卦掌的郭古民、刘志刚等人关系非常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技术,谈论老前辈的功夫。在谈论武术时.杨老师总是非常谦虚,一般不和人争论。技术上是谦虚的.对人是谦恭的.所以,杨老师在武术界受人尊敬,享有威望。

   有两件小事,让我永远难忘,从这两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杨禹廷老师高尚的武德,宽广的胸襟。

   我们在中山公园练拳时.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到我们这里,他跟杨禹廷老先生说:”我看了您十来天了.您讲得很好,我想跟您学。”

   杨老师就问他::。您也练拳吗?练多少年了?”

   那个人说:“我练了一二十年了。”

   ”您练的什么拳?“

   ”杨式。”

   听了这话.杨老师就说:“我教的是吴式.您要是跟我学.就不如到前面.那里有个崔毅士老师.他是杨澄甫的弟子.功夫很女子。‘

   这样.杨老师婉言谢绝了这个人的请求。

   我们却不理解.认为学生多一点不是很好吗?杨老师则认为.人家学了一二十年,是有功夫的人了.再改拳很可惜。

    ”何必争这一个人呢?”杨老师最后说。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我的师兄身上。我的这个师兄跟我年岁差不多,他秉性刚强,,总想练习发力刚猛的拳种。他跟杨禹廷老师练习了三五年.后来越来越感到太极拳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想改弦易张。正好他有个老乡跟陈子江老师练习形意拳.这个老乡对他说:干脆,你到我们那里去练吧。

   陈子江是当时有名的形意拳家,也在中山公园教拳。我这师兄在陈子江老师这里练了几天,后来想:也不能总这样黑着练呀,总得跟老师说明白了。

   陈子江老师知道他是杨禹廷的徒弟后,就说:“这样不行.你还是得跟杨老师说去,让他给我写个条.我才能教你。我们这些老哥们不能因为这个事闹别扭。“

   没办法,我这个师兄就跟杨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练形意拳.陈老师说得让您写个条才教我。”

   杨老师听了一笑说:“不用写条.走吧.我领着你去。”    说完,杨老师就领着我这个师兄来到陈子江老师那里.说:”师兄.你就教他吧.你教和我教不都一样吗?他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

   这两件事让我一直记在心里,越来越感到杨老师心胸的宽广博大。一个人练习太极拳.功夫的高低是和武德修养相辅相成的。没有谦虚为怀的胸襟,没有与人为善的德行.是很难修炼好太极拳的。

   我现在教太极拳,也谨记杨老师的教诲,一切从学员出发.一切为了太极拳事业。现在的太极拳都变了,学习的人也变了,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那时学拳.很少

   有女的.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女的学拳,都是一些年轻妇女.出现神经衰弱了.来学习太极拳.或者是老头老太太来练太极拳。现在.大都是女的练习太极拳.青少年很少,而且说手的很少,练习推手的也少了。

   我现在教拳的方法也和杨老师不一样。我是先把套路教给学生,在学习套路的过程中.掺杂一些基本方法、基本耽的练习,根据套路内容里面的东西.进行讲解,不能稀里糊涂把套路教完了就完事.要纠正.要讲方法.要有要求。没有这些,技术是上不去的。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练习太极拳.要明白为什么这么练?要根据课程情况.要根据学员的技术水平,进行适当地讲解。该说的,要说:不到说的时候,就不说。要根据学员的程度讲解内容。过去讲“老师给你点儿东西”,其实.是你练到了这个程度没有?你练到了,他才给你。没有练到,给你也接受不了。有的人学考是动脑子的,有的人就不动脑子。现在.真正动脑子学拳的不多了。我们那时学拳,在推手的时候问老师的问题很多,如这个手怎么用?为什么走化不开?这些都是属于你自己!上有这个东西了,老师才给你指点。如果你身上没有.你的程度没有到这个水平.讲也是白讲。但是,我认为现在也应该讲一讲.如果是一个有心人.他记在了脑子里.将来练到这们度了,他就能自己悟出来。

   我现在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回想六十多年习练武术、修炼太极拳的经历.回想杨禹廷老师给我的谆谆教诲.我也思考太极拳是什么?也许这太极拳就如这天边的云.就如过眼的风.云淡风轻.了无痕迹.变化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