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圣超然谈太极拳养生术之一

世界太极拳网 2014-2-27 15:36:55

  马斯洛有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下面是底座和基础,逐级而上,下行上达。本是天理。

   同理,太极拳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几个阶段:形、劲、气、意、神。

   舞蹈也是,我归纳为:技术层面(基本功)、艺术表现力、文化内涵。

   其他的诸如禅、密等各种修炼以及琴棋书画无不如此。

   先说太极拳。先打开玻璃天花板,让大家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话说我初学太极拳的时候,那是才十几岁,跑到一老先生那里,毕恭毕敬地站好姿势,先从外形开始,跟做操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说先要把形练正了,一点一画就像写正楷毛笔,不能有丝毫偏差。

   有很多要领和窍要,背着一大堆坛坛罐罐在学习。这里不顺,那里不畅,浑身不得劲。这个不说了。

   练了几年后,发现浑身松沉,越来越沉,就好像皮肉都沉在骨架上,说得夸张一点:仿佛湿的被单压在晾衣竹竿上。我当时很奇怪,问老师,他摸了一下我的劲,说我长功夫了,脚下有根了。

   我当时非常得意,问老师道:我现在属于什么水平?

   老师说:已经初步入门了。不错啊。

   我心里登时凉了半截:这哪是不错啊?简直比骂我还伤人啊。

   大概过了一年之后,我突然发生了变化,浑身松沉的一点也没有,出现了轻灵感觉。越来越舒服,越来越享受。

   老师说:由沉着到轻灵是一道坎。我信了。

   后来练着练着,越来越轻灵,不由自主地出现了“飘”的感觉。飞羽凭风,金鳞浮弋,万千气象,随山移水转。不仅仅是飘,还有陶醉,出现了冥冥“忘我”的感觉。

   我突然想起庄子的《逍遥游》、《知北游》与《坐忘》,以及列子那“御风而行”的哲思。说老实话,以前谁会去认真听讲,大家都没有体会嘛。

   原来,太极拳初学时要有“根”,打拳站桩先要把根练出来,所谓有根有脚,基础扎实;练到后来是没有“根”。也就是要把“有脚”练到“无脚”。无脚是什么东西啊?哈哈~那不就是鬼吗。

   所以,太极拳就是飘忽游走,形如鬼魅、冥冥无相的修炼。

   (附带说一下,我老师30年代在上海国术馆学艺,当时的太极拳老师叫吴鉴泉,也就是吴家太极拳创始人,还有一个教务主任叫靳云亭,学有尚(云祥)、孙(禄堂)两家之长。)

   孙禄堂融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于一炉,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谈太极拳的,他把太极拳功夫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其实不就是从有脚到无脚的过程?

   可见,我们所体验的一些毫末,一些大师、先贤早就悟到了。更不用说庄子了。

   在有脚的阶段,人是跟地面接通的;在无脚的时候,人是跟上面的天接通的,就好像提线木偶,再比方一下,你拉动家里的窗帘是什么感觉?窗帘是跟上面关联的,对吗?呵呵。

   所以你打着打着就越打越轻灵,渐渐地就“飘”起来了。

   太极拳是修养,需要静得下来慢慢“养”。无奈当今社会诱惑实在太多,游戏、酒吧、歌舞声色,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物欲横流、抄近路、得方便之门的想法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