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大鸿拳概论

安在峰 2011-1-26 16:27:04

  夫吾之大道,大鸿拳也。粤稽吾道之始,隋人鸿仙创之。鸿仙者善察之,喜观抵羊、斗鸡及各动物行动也。乐于仿戏,戏中得之,悟出此大道也。

   吾拳之道,仿生而得也,具羊、鸿、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也。它拳势威猛,变化多端,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讲究内练一气,外练筋骨皮,马步平肩,切势气门关,心意相合,意气为一也。风格独特,自成体系,乃我国武苑中一奇葩也。

   吾拳之道,有五种功法,谓之:干、湿、内、气、硬;徒手单练套路有:六步架、二步架、“8”字步拳;徒手对练有:靠臂捶、长打捶、十二捶、十四捶、十八捶、外扒眉等;兵器对练套路有盘龙棍、双刀枪、单刀枪、白手夺枪、白手夺刀、大梢子对枪,三节棍对枪,四节子镗对枪、六进单刀、双锏对枪、滚肚枪、一百单八枪等;功法有用过气法、临敌应计法、老嫩救活法、百步捶法和定身法等。

   吾拳之道,唐之初,吐纳、导引、架苗于一体也,练法模式初定,谓之“天罡拳”也。天罡者,练法步聚有六也:一者平气架,二者气推力,第三气排丹田,四为混用力,五者闭气练,六者浑元气练是也。野鸡林人刘凤拐,按步别类传授之。唐之末,赵二君者,称其为“六步架”也。六步架六六架也,六六架者:无极阳,六六三十六生阴为太极。后天八卦合成九宫,八九七十二啃捶,是八风旋功。(其中内有口诀丹田、命门、会阴三穴,共合一百零八)。架子名六六架。先天纯阳,后天八九七十二为阴,运用全身。

   宋易名为“黑虎拳”是也。乃在黄河、江淮下游广传也。练此拳的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之人,以纪念鸿仙,取其姓氏,又兼其拳起式“拧腰三晃膀”之后之定势者,如飞鸿展翅,故将其拳命名为“大鸿拳”是也,亦谓之为“三晃膀”也。三晃膀,一晃无极静,二晃太极动,三晃混合气,水火既济,气存丹田。架子好学气难调,五运六气是根苗,能知三三并九窍,海底能把明月捞。元明继称 “大鸿拳”也。

   明之末有道姑者,称“玄女”也,化缘于山东河泽西北李庄,道姑见庄主之子李先明,天性之哑,用点穴之法将其治愈之。李家以其报恩,将其留下敬孝之。道姑常趁夙星寂夜带李先明到村东河洼地处授之“大鸿拳”也。李先明拳艺速进,功夫显赫一时。后来者也,为纪念这段传艺佳话,将李庄更名为哑吧洼,延名自今也。

   清之初,李先明将其艺传为九友,郭、皋、王、邱、陈、屈、张、杨、刘是也。九友功成后,令其各占一方,广为受艺也。乃拿起铁锅举起猛一摔之,正巧裂为八瓣也,令其各拾一瓣,剩下的锅脐由刘拾起,按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传道,而刘占中央也。并令其中央指挥八方也。皋占离方,即归德府一带也。他所传授的“大鸿拳”谓之为“离门道”也。

   郜归德府苇子坑人也。武艺精湛,无可伦比也。康熙年间乃为御林军,军中遭人暗算,处以极刑。卒年乃五十一岁也。郜生前传“大鸿拳”于河北深县人晋,晋又传于安徽六安县人申,申又传河北灵寿县任,任又传山东省临青州李北斗,李北斗传于河北深县李泰,一脉相承也。

   李泰武艺高强,名声远扬,传于宫内,乾隆五十三年,乃被选入宫,任清宫禁卫教头。嘉庆元年,奸臣奏本,李泰遭陷,朝庭下旨拿斩。乃听其耳风,闻之反出京城,逃亡至丰,乃潜丰县顺河仇庄多年,栖身破庙,化缘、打短工以作生计。因其与清兵交战,一臂受伤,武林掌故中称之为“独臂李泰下鲁南”也。

   李泰逃亡期间,虽历尽艰辛,却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乃志不改也。一日闻之,有一和尚乃江洋大盗也,仗持武艺,抢掠民女,残害百姓,作恶乡里。李泰不畏强暴,以计寻之,李泰怒指和尚曰:“你乃出家之人,不守佛规,作恶多端,理应除之”。和尚不服,两人较之,见和尚尽使夺命杀招,招招阴险毒辣,直取要害。李泰见之,不可大意,更不可轻敌,施展大鸿拳技,化刚为柔,变实为虚,虚实相济,巧防妙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和尚招法用尽,不见伤及李泰,锐气大减。李泰乘机,反守为攻,如迅雷闪电,似饿虎扑食,一招紧似一招,招招连进,势势逼人,致和尚无反击之力,至屈膝求饶。李泰曰:“可饶你一命,但你必须从今从此消失,否则定取你性命”,从此再不见和尚踪影,乡里一派平安。

   嘉庆十年麦收时,李泰给唐庄黄元益家打短工,黄偶闻,知其乃为武林高手,便出黄金三百两聘之,请其教授临近几村的好武青年。秋后农闲,李泰收下肖坦、燕明、巩诺、张健等人为徒,以正规系统授之,使大鸿拳从此根植于丰县也。

   清嘉庆十七年秋,经打探,追捕李泰紧风已逝,李泰有回家探亲欲望。众徒理解师傅心情,纷纷为师筹集盘缠及礼物奉上。李泰临行,将弟子招进,嘱咐道:“你们师兄弟中,数张健家境最贫,为令其有口饭吃,凡授业之事唯可张健也!”故所传大鸿拳仅为张健一人也,乃称张健为黄淮下游流域大鸿拳鼻祖也。

   李泰返乡,让张健陪之,途中李泰将随身珍藏多年的武功秘笈《大鸿拳秘要》《底子功》赠于张健,叮嘱:让其把大鸿拳发扬光大,务必使大鸿拳流传后世也。张健不负师训。认真钻研,刻苦磨练,使大鸿拳理、功、法、技融会贯通,全面掌握。后遵师嘱,以授权为业,广招门徒,教拳于苏、鲁、豫、皖,让大鸿拳后继有人。乃收下其孙张振邦、董堂董心朗、北仇庄仇慎环、三官庙王朝选、吴庄吴玉成、三义村唐高武、唐庄肖同志、温砦蔡士杰等首批弟子。于咸丰元年,因丰县灾年,张健随众逃荒到河南灵宝县,在灵宝县广收门徒,从艺弟子颇众。几年后,张健回乡,仍教拳于山东鱼台、金乡,河南夏邑,安徽砀山、潇县,江苏丰县、沛县,乃为艺业发展献出了毕生之精力,使大鸿拳得到广泛传播,并使丰县成为大鸿拳发祥地也。

   张健武功高超,苏鲁豫皖名声鹊起,被武林人士誉为“剑爷”。

   吾大鸿拳架子有八大纲领:大、小、屈、伸、刚、柔、发、聚。大则气运周身,是静中之动;小则芥子藏身,是动中之静;屈是屈中有伸;伸是刚中有柔;刚是水火济济;柔是气海丹田混合之气;发是气随捶发,足落捶打,聚是聚于气海,存于丹田。内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无,导空自然气。学自然,练自然,自然之中有自然,学中练,练中学,身外之师指门户,下苦功,求口诀,深得名师开窍穴,心窍穴开,水到渠自成,功到心自灵,运用意气力,变化永无穷。精生智慧,变化之意能发扬天地自然气,学习古今养浩然。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有志者,能推本而求之,持之以恒,则可达到: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龙蛇眼似电,劲贯顶梢疾如箭,神通运化妙难言。素不为俗学无益。书曰:“非知之艰,行之唯艰”。吾知未行矣,仅立学规十二条,望二、三子以求真知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