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思维 协调身心--太极拳基本功述略

蓝晟 2011-2-14 15:58:03

  学练太极拳,不应仅仅满足于掌握太极拳套路,而应把精力放在探索太极拳的规律上——把握、掌握、拿住太极拳之放大、缩小、螺旋、方圆、松紧、快慢、刚柔、掤、捋、挤、按、探、捌、肘、靠、进退、顾盼、中定等规律。

   只有在运动的状态中,对太极拳的这些规律有了感性的、逻辑的、体察的认识,才能说对太极拳有了了解。此外,太极拳并不是刻苦学练就能掌握的,老前辈们往往把练太极拳称之为“玩太极”。这样,就让太极拳的修养行为成为一个很放松、很自然、很个性化的生命的内在“游艺”。

   这种“游戏的艺术”,是心态的解放,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亦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真谛。太极拳的真谛,说到底,是一种圆的运动。圆代表着循环不已和生生不息——这种充满生机的运动。不是仅靠严肃认真就能把握的,必须在放松的心态下,用动作催动气血。使之更好地流通。

   太极游艺是以游戏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神意(大脑)支配形体(肢体),按照方圆、松紧、螺旋、反向等肢体动作,来帮助理解太极拳哲理的一种锻炼方式。

   刚开始进行太极游艺活动时,很多人会不习惯。因为其所选编的招式招法运动的部位,多为人们平时很少运动的部位。这些看起来一学就会,而循法操持大多数人却做不到位的游戏,是一种太极思维的建立过程。太极思维和我们平时前就是前、后就是后、左右就是左右的单线条的思维方式不同,它讲究有前必有后、有方必有圆、有心必有身、有内必有外。建立了这样的太极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太极文化、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协调身心,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舒适、更快乐。

   太极游艺。亦称之为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

   第一式两手互搏

   在金庸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有一位赢得所有读者喜欢的人物——老玩童周伯通。他的武学绝技是“两手互搏术”。我们这里介绍的两手互搏术则很简单,就是右手握住左手,或者左手握住右手,具体操作原则如下。

   其一,主动去握的一只手要用力气(静静地用力,武学中的术语是静力)、尽量不让另一只手抽出来。

   其二,另一只手想办法,尽量通过扭动、蛹动、旋转等形式,从紧握的手中抽出来。

   其三,抽出来之后,换另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往外抽。如次反复多次。

   老辈人称练太极拳要练出“美人手”,手上的气血流通得好,皮肤很细腻,这是其中的一个锻炼方法。

   第二式拳掌变换

   太极拳的招式招法,除了内功心法、身法、步法、眼神外,其余的都不外乎拳掌的变换。拳掌变化的灵动性,决定着招式招法的协调性和互变性。这里介绍的拳掌互变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主要锻炼的是大脑支配拳掌的能力。

   右手四指卷曲。拇指盖在食指、中指上,成握拳状,拳心朝下,拳眼对准左侧;左手五指伸直,掌心朝下,指尖对着右手握拳的拳眼。拳和掌均暗暗地使劲。随之,非常快地,左手变拳,右手变掌,右掌对着左拳。两手反复变换。

   一开始很多人做这个动作时不协调,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关系,只要反复锻炼逐渐就熟练了,不用脑子的支配亦能很快捷地进行拳掌变换,使之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锻炼的时候,手可用力地握紧或伸直,也可不用力地握紧或伸直,这对气血通达指尖很有益处。

   第三式两臂反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向前就是向前,向后就是向后。但是在传统太极拳的思维方式中,向前时要有向后的意识,向后运动时要有向前的寓意。要理解这一点,按照传统太极拳的要求,对照拳论反复“默识揣摩”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这个游戏,也可以帮助理解太极拳的这个理念。

   两手松弛地握拳。随之,右臂按照上、前、下、内的方向,画立体的圆;左臂则按照上、内、下、前的方向,反向画立体的圆。

   刚开始时要同时画这两个立体的圆,一般人会左臂干扰右臂,会觉得很不习惯,很不协调,甚至会左臂和右臂顺方向画圆了。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关系,只要反复训练,练着练着,时间长了就能做顺了。

   第四式圆伸循环

   这个动作在传统太极拳中叫做“阴阳连环手”,其在拆手拆架中运用时的意义是,对方的手打过来的时候,我用一只手将其往下圈揽并化解,同时另一只手向前伸,直指对方的喉咙(注意力集中在颈后部)。不过,在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中,本式则是帮助大家体会太极拳圆伸一体之理念的。

   基本动作要求:两手均成伸手式,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微含。

   动作运行轨迹:左臂按照上、内、下、外的线路画圆弧的同时,右臂手心朝下,手指朝前,放松地伸出;然后,右臂按伸出的线路往收回,左臂稍稍往外画一点弧线,等一下返回的右臂。随之,右臂按照上、内、下、外的线路画圆弧的同时,左臂手心朝下,手指朝前。放松地伸出。两臂如是循环往复同时做圆伸。

   第五式立轴转肩

   太极拳要求身体的各个大关节均要松开,只有松开各个大关节,内气才能“节节贯穿”,毫无阻碍地实现拳论所述的“气遍周身不稍滞”的境界。其中,松肩至为重要。肩不松,颈部就不能放松:颈部不放松,给头部供氧的途径就不畅。松肩的方法多种多样,身心协调健身法的松肩,要求两肩部能反向同时做立体的转肩运动,动作要领如下。

   两臂向上举,在头顶上方,两掌指尖微微相接,掌心相对。随之,右臂以肩为轴,按照前、后、下、上的轨迹画立圆;同时,左臂亦以肩为轴,按照后、下、前、上的轨迹画立圆,两臂交错画立圆,不要相互影响,各自按各自的轨迹运行。转数圈后,两臂反向再做,反复多次。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开始练习时两臂会相互十扰,做不到按各自的轨迹画立圆,需在反复揣摩的基础上逐渐习惯。

   第六式肩臂通透

   背部的肩胛骨一般人很少运动到,日久天长则气滞瘀堵,不利于养生。传统内功太极拳认为两个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为“劲源”——发劲的源头,此处如果不灵动、不松开,则发劲不畅,阻碍功夫的施展。此外,臂亦需要多锻炼,连带着整个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也能获得运化。如何锻炼?肩胛骨和两臂可交错做挤动转圆。

   其一,两臂向两侧伸直,手心朝下,手指指向身体的两侧,成“一”字。

   其二,两臂的肩胛骨处分别按照上、左、下、右的轨迹画立圆,或按照上、右、下、左的轨迹画立圆。此时,肩胛骨处好像在相互催促着、挤压着各自交互地画立圆。随着两肩胛骨交互地画立圆,两臂的肩、肘、腕、手也相互促动地做波浪起伏运动——此为行家所言的“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

   反复多次做这样的运动,可帮助松透两肩胛骨、两臂、两手,从而为更深入习练太极拳奠定基础。

   第七式肘胯旋转

   太极拳对肘部的运动特别看重。“浑身是手手非手”、“空四梢”、“腕为秃肢”,这些论述都是对“没有手”的表述。其实,“没有手”是不可能的,这里指的是精神和注意力不能放在手上,而是要“走肘”,以肘的运动来实现手的放松、手的空松。此外,腰胯部也需要松开,使之灵动,从而让气血上下畅通没有阻碍。松腰、松胯均有专门的训练内容,这里介绍的是走肘和松胯合练的方法。

   首先把精神注意力放在肘部,使之左右各自(分别、同时、交错、反向)画立体的或扁平的“8”字,手随肘而动。画“8”字没有一定的规律,可随心意而画。此方法可称之为“乱环肘”。

   其次,随着肘画“8”字的逐渐熟练,胯部也需要配合着画平“8”字。胯部画平“8”字,要以尾闾尖为笔虚虚地指向地面,在地上画平

   “8”字。同时两胯部相互放松递送,以使尾闾方便地画平“8”。熟练后,画“8”字可多种多样,如立体“8”、混合“8”等。

   肘和胯画“8”字,可有效锻炼肘部和腰胯的灵活性。

   第八式手脚画圆

   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所安排的手脚同时画圆,可强化大脑的运动神经支配肢体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此外,太极拳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上下相随”。这个方法是提高这种能力的一种辅助锻炼法。

   两脚先自然站立,随之重心右移提左脚,大脑支配左脚向前、右、内、外的方向画平圆:同时,大脑支配左手向前、左、外、内的方向画

   平圆。

   画了几圈之后,重心左移提右脚,大脑支配右脚向前、右、外、内的方向画平圆:同时,大脑支配右手向前、左、内、外的方向画平圆。

   初练这个动作,绝大多数人只能勉强画出一个平圆(或腿或手),手和脚的动作很不协调。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关系,只要多做、多想就会逐渐做出来了。这个练习也是脑血栓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法。

   第九式周身抖颤

   松透周身,让身体的各个关节都灵动无碍——这是太极拳锻炼的必由之路。通过周身抖颤的练习,将来练水性太极拳做“翻滚”、“扶摇”、“羊角”等动作时,才能如水之波浪般一动无不动。

   步骤一:松抖膝部——两膝先前后动颤,随之左右动颤。

   步骤二:松抖手部——两手仿佛面条般丝毫不用力,随便抖动。

   步骤三:松抖肩部——两肩部自由地上下、左右、前后抖动。

   步骤四:松抖胯部——两胯前后交错地放松而动,幅度小而速度快捷,不用拙力。

   步骤五:同时抖颤——同时抖颤腰、胯、肩、手、膝部。抖的时候要自然、不用力。这是难度最大的抖颤,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做好。

   抖颤的目的是松透周身,但是注意不要勉强而为,要放松地逐渐摸索着实施。

   第十式提踵放松

   经过以上九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动作的锻炼之后,会逐渐由不习惯到习惯,由做得不协调逐渐过渡到很协调,这样我们心灵(大脑)控制形体(相关动作)的能力会得到强化。此时,可通过提踵落身的锻炼,进一步放松身心。古人云:“圣人呼吸在踵。”我们普通人做不到呼吸在踵,却可以做一做提踵放松的练习。动作要领如下。

   两脚并拢,两手好像拉着丝线把各自对应的脚后跟提起来,脚掌着地,两臂在体前伸平,与肩等宽,手半握拳,仿佛真的握着丝线一般。随之,手轻轻地把想象的丝线放下,两脚后跟也随之落地,轻轻地、自然而然地震动一下周身。然后,再用手拉着丝线,把脚后跟轻轻提起来,再放松身心地落下脚后跟。反复做多次。

   以上动作,除第七式两脚分开自然站立外,其他各式均为两脚并拢站立。

   太极身心协调健身法可作为热身操抽出来单独锻炼,亦可在平时集体活动前抽出几个式子作为一种游戏来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