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谈如何选择太极明师

世界太极拳网 陈雄 2011-6-10 12:11:04

  太极拳学习主要是以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所以,太极拳爱好者选择老师学拳就极为重要。正所谓:老师(传统称呼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已。可见老师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领进门具有决定意义。在这里要提醒太极拳爱好者,不要迷信哪一派的“正宗传人”或“什么大师”、“ 嫡传弟子”等宣传,太极拳是活着的文化与技艺,是不能像古董、金钱一样继承、传递的,具体要看继承人的武德、功夫、综合修养如何。当然要一分为二的辩证认识 “名师出高徒”的说法。一个好的太极明师涉及诸多方面,在此谈谈个人一点拙见,供同道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一、考察老师的人品人,师者的武德修为须较高。有练家说:未学拳技,先修武德。学习性命双修的太极拳尤需如此,连太极的哲学都没学成的老师,能带好徒弟、学生吗?吴式太极拳名家杨禹廷先生的武德在武术界是有口皆碑的,他老人家的“三不主义”, 值得太极拳老师修炼。即“武艺高低不怕人说”, 宽以待人,心胸如海。“武学理论不与人辩”, 练拳者是在不断否定过去中前进的,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友好相处结交宾朋,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对此说:“在武学理论上自己常与人争论,得罪人还丢东西。”“名利面前不与人争”,不逐名追利,亦又不计较个人名利之得失。杨禹廷先生把对太极拳理拳法研究和做人、做事融为一体,把对太极阴阳、刚柔在自己身上的体悟,扩大到为人处事,与社会和谐的各个方面,值得太极拳老师修炼。

   二、老师的拳术水平和教拳水平都要较高。首先从老师的师承、拳龄、身上功夫、实战经验、理论水平去考察,老师的拳术水平是重要的,老师如没有较好的体悟身知,就是高段位的名师又如何教会徒弟呢?因为太极拳的传授重在言传身教。其次看其徒弟、学生的水平高低,因为体现了教学质量的价值,如老师保守或老师不会教,徒弟能学到多少东西呢?一位好老师,他的价值就体现在学生身上。老师能打,还要看其传授和训练方法好不好。对徒弟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的传授和训练方法。部分老拳师有较好的技击功夫,但他的功夫是“事倍功半”磨出来的,当今社会很多徒弟可能受不了那个罪。老师的拳理拳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亦重要,这是“明师”与“名师”的区别只一。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如果不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去细研琢磨,则只能得其皮毛矣。老师就是能够解疑释惑的。如果,仅仅模仿个拳架,没有实质的太极内涵,也就是个太极操而已。有些人择师把老师和徒弟、学生比赛成绩看得过重,误认比赛成绩较好的老师必定是拳术水平和教拳水平都高,那是不客观的。据笔者观摩过几次国际太极拳大赛得知,除了国家锦标赛的奖牌含金量高一点之外,其他什么地方大赛的奖牌含金量低得可怜。杨式太极明师林文涛先生对我说:“太极冠军并不等于太极高手。” 过后的几年中,我曾与两位太极推手冠军(国家级锦标赛)交流技艺,结果我的技艺与功夫不在这两位推手冠军之下,由此说明林文涛先生所言不虚。 

   三、老师的年龄宜选在40至65岁,可保证言传身教,不但能讲解拳理、拳技,还可亲自示范、喂劲,直至陪学者实战。或师者年龄偏大了,喂劲、陪练、实战有好的师兄也不错,但其身上的劲会与其师不可比拟。如师者年龄较轻,虽拳术水平较高,但其见识未必较高,教学未必老练。

   四、不宜选择收授徒弟、学生过多的老师。一些不负教学责任的老师为了经济利益,过多的收授徒弟、学生,因此忙不过来,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顾得上给徒弟、学生传技授艺;只能象走马看花的那样,应付一点表明东西。言传方面讲解不详细,身教方面减少内容,示范拳式更是减少动作与次数。这样的情况之下哪能学好太极拳?

   通过探访、比较,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学习条件、学习目标,就会选择到适合自已的太极明师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为了寻找太极的真谛,费时多年,辗转多门,一经与太极明师试手,多数人产生异样的感觉,是因为自己以往为学拳所花费的宝贵光阴与精力竟同虚掷!相见恨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