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拳教学市场混乱 齐鲁网记者探秘传统太极拳

人民网 2013-1-4 13:29:40

  前不久,近日,一段“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女拳师闫芳和徒弟们展现出了让外界感觉匪夷所思的种种“高深内功”。

   在这段广为流传的的视频中,“最强太极推手”闫芳轻轻发力就把几个健壮男子“推”出几米远,一位穿白衬衫的男徒弟将手搭在师傅肩上,师傅稍一用力,男徒弟就被像电击一样摔倒在地上,其中最为神奇的是一位穿黑衣的男徒弟,当他还没有接触到对方时,闫芳就劈出一掌,这位徒弟向后一仰,重重摔倒在地上。

   央视记者亲身体验“最强太极推手”功力时,发现其所谓的“最强太极推手”,却只对徒弟“起作用”。

   不尊重基本的物理规律,引得网友一片质疑和嘲讽,“最强太极推手”闫芳一时沦为笑柄。有网友观看视频后评论道:“江湖盛传的“劈空掌”,“隔山打件”露面了!“中国武术是如何堕落的,看完这个视频你就明白了。”

   今年58岁的闫芳,自称是着名太极拳家、新中国第一部简化《太极拳》科教片的演示者李经梧的第一代传人,自己练太极拳已有42年。然而面对外界质疑,她坦然应对称“外行不懂”、“同行相轻”。

   2012年10月10日,中国太极拳高手近百人聚集“夏都”北戴河,在当日举办的“太极拳大师李经梧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李经梧后人及众入室弟子针对近期社会上疯传的关于太极拳的"怪"现象,正式向社会承诺:"维护国粹尊严,荡涤门内浊流",声明将闫芳开除山门。

   真实的太极拳到底如何,带着这个疑问,齐鲁网记者采访了杨氏太极拳第八代真传弟子、盛世武极太极拳馆创始人林胜利先生。

   林胜利馆长告诉记者,“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不断糅合发展的拳术。

   现在太极拳分为六大门派,分别是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北京吴式太极拳、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新派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得到广泛的普及发展,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对太极拳做了系统整理研究,先后推出了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等拳术,新派拳术的推广使得拳术规范的同时弱化了技能对抗的实用性。

   “客观地讲,现在的太极拳,更像是一项全民普及的体操广播。 ”林胜利说。

   “但真实的太极拳绝没有视频中宣传的那么玄。我们感觉现在有些人,把太极拳过度娱乐化了,他们的立脚点不是传承传统武术文化,而是在消费太极拳,利用太极拳来达到其个人经济目的。这样做是对太极拳的发展没有好处,太不负责任。”针对记者提出的闫芳视频事件,林胜利非常气愤的告诉记者。

   作为六大流派中的“杨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林馆长告诉记者,“杨氏太极拳”历史由来已久,是由清朝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而成。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太极拳的本质主要是技击,是自卫防身。杨氏太极拳更是如此,它强调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暗含发劲,藏而不露,打人不露形,它以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独特技击风格,威震武坛。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记者提出现场和林馆长切磋了几下,轻柔相继之间,感觉不到用力,林馆长只出了几招,记者还没反应过来就失去了重心,瘫坐在地上。

   “有的太极拳门派强调快慢相间发力刚猛,而杨式太极拳则强调慢、柔,而且特别强调速度要均匀。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动作转换时要徐徐地倒换重心,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快慢始终如一,而不主张“快慢相间”,行功走架,速度均匀,虽然个别动作可以做到稍快一点,但从总体上说好似行云流水。即便是“转身摆莲”和“转身左蹬脚”等动作,也仍然强调速度均匀。”面对记者的疑惑,林胜利告诉记者。

   “杨氏太极拳以虚实分明为第一要义,讲究动作周身圆活连贯、换位逢转必沉,从头到尾,每招每式都要求做到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紧密,不能有断档现象,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虚实转换,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所以我刚才就是利用了你重心不稳,能轻而易举把你‘打到’在地。”

   “当然,现在太极拳更重要的作用是强身健体。”林馆长告诉记者。

   资深太极拳爱好者,济南大学物理学院的金卫东教授告诉记者: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尤其是其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可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可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太极拳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能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长期坚持锻炼能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适用。

   “功效虽好,尤需兢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太极拳教学班,真正有真功夫的有多少家,不敢说,也无从调查,这个行业没有行业准入标准,好的老师都是靠口碑相传,有些人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教学质量不高不说,甚至可能引起身体机能损害。”金卫东教授提醒说。

   “现在教学市场是混乱无序,有些人上过几堂课甚至是在电视上看过几段视频,在广场上放个录音机播放器,他就敢收徒,师傅都不合格,教出来的徒弟可想而知。”林胜利对记者说。

   让林胜利担心的远不及此,随着太极拳国际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真功夫,只为了经济利益开馆收徒,对祖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及其不利。

   “长此以往,老派的传统技艺得不到真正的传承,会的人越来越少,照猫画虎,真正损害的是太极拳的名声,过不了多少年,真正的太极拳,可能真要失传了。” 林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