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太极拳――标准化推动国际化
世界太极拳网 2013-7-4 15:25:55
在四川都江堰举行的2013世界太极拳精英赛期间,赛事竞赛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徐伟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太极拳国际化进程中的最新动向。
与奥运标准接轨
徐伟军说,太极拳国际化作为我们国家近10年来的文化发展战略,无论是作为竞技体育项目还是大众体育项目,都在一直着力推进实施,目前太极拳的国际化正处于标准化阶段。
据介绍,去年以来,国际武联相关人士敏锐地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决心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平台,将太极拳项目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赛事进行推广,这是武术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策。而2014年,首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将正式登场。
徐伟军介绍,我们有这样一个理念,在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中,从竞赛的角度讲,必须要和奥运会的竞赛标准相接轨,甚至某些竞赛规则、技术体系、评判、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要与奥运会同类项目媲美甚至超越它们。他说,武术在申奥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今后如何才能实现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梦想?我们必须要换一种思考方式。
项目设置新尝试
据介绍,新的世界太极拳锦标赛将从项目设置上进行新尝试。首先在自选项目上,包括自选太极拳、自选太极剑;其次是规定项目,包括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剑,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剑;另外还有集体项目,包括6人的集体拳剑(男子3人练拳、女子3人练剑)。在这样的一个项目结构体系中,自选、规定、集体项目中的太极拳拳式、剑式的基本元素,规则中的竞赛体系,必须要保持一致性、标准化。
参与此项工作的徐伟军说,在研究项目设置时,我们在传统的杨式、陈式以及其他拳种的原型中找到了它最传统的元素,并且征求了民间拳师的意见。而此次精英赛,杨氏太极拳传人崔仲三先生也来了,他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好,认为构建标准的技术体系是一件功德之事。
在新的竞赛体系中,运动员选择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价值。而过去,运动员的很多类似动作并没有价值,反而蹦、跳这些难度动作有很高价值。未来这种现象不复存在,这将使武术的传统得到了继承。
竞赛技术有标准
徐伟军认为,文化要有符号来表达,要有具体的行为来表达,而当太极拳竞赛的技术有了标准,文化就有了载体。他介绍,近几年来,在竞技武术包括太极拳的自选项目发展中,我们设计了很多好的、具有奥运精神的跳跃动作、平衡动作。它们的难度不封顶,如今最高难度起评分已经大大突破10分。
他具体举例说,在一些奥运项目中,有些旋转难度动作后,落地时是采用双脚方式,身体晃动并不扣分,而太极拳比赛中,很多难度动作后要求单脚落地,落地时晃一点都要被扣分。所以太极拳比赛里有更高、有更强,而整个运动外表表现又更柔、更缓,这种柔弱和刚强结合的动作,大家可以从观众的掌声中体会它的魅力。
现在太极拳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多,而且观众能够看懂太极拳比赛、能够与选手进行恰当的互动,徐伟军说,这在过去的赛场上都是很难看到的。
动作编码数字化
太极拳的动作非常复杂,很多动作都有非常形象的名称,怎么将其标准化?徐伟军介绍说,我们将所有的动作都进行了动作数字技术标码,而在奥运会中,也只有跳水项目才有这种编码。这项工作做好了,意味着任何国家的选手都可以用数字来描述他的动作,计算机可直接对选手动作进行识别。这样也就使太极拳与现代信息技术密接相关,使比赛由数字化技术控制,这是一项具有创新的时代性变革。
同时,对动作的技术要求也明确量化。例如,把自选项目中的跳跃、平衡等技巧类难度去掉的规定项目,在保持传统拳架内容的同时赋予它标准:完成弓步前腿不能高于115度、单脚支撑时大腿角度不能高于135度、膝盖晃动超过支撑脚内沿要被扣分等等。徐伟军说,这种量化要求不但诠释了太极拳内在的悬移运动本质,又为它的健身功能、防止大众锻炼时的膝盖疼痛创造了很好的尺度。
运动员空间更大
徐伟军参与了太极拳世锦赛规则制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的全过程,他认为,在新的规则体系中,如果运动员15、6岁开始出成绩,练自选的30岁以前都可以练。而进入30岁后,一些难度做不了,仍可以接着打规定项目,这样将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大大延长。
而实际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的规则是两部。除了现有的套路外,随着逐步掌握了太极拳动作的功法和本质之后,中外运动员经过练习,不仅个人可以“演”武,还将进行“比”武。届时太极拳竞赛规则将使用到第二部――推手规则,而推手比赛将限定在太极拳高手中进行,例如自选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竞赛中的男女年满16岁以上的前八名才可以参加推手比赛。
而对于更多运动员来说,随着未来国际武联通过段位、考级制度把太极拳作为国际的标准化社会普及项目,他们就是将来太极拳推广普及的骨干、教练。
而这一些都将促进在国际武联的资格认证、太极拳传播等诸多环节中形成良性循环的标准化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