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世界太极拳网 骆飞羽 2016-7-1 10:13:59

  第一:多练拳。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武术不外乎养生和技击。养生,只要是练拳,便可随之而有。但是技击便又不同了。技击是在练拳养生上的一种升华,它需要通过练拳,来改变身上的筋骨,内脏的强弱,这其中需要付出习拳者的巨大的努力。如果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是要令身体产生肌肉记忆,就是俗称的“化脑子”,自我反应能力。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每天反复的操练拳架子,单式、成套,达到千遍万遍以上,在人体内形成了一定的循环模式,就可以作用于体外了。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实战技击。当年太极拳大师陈发科来北京之后,每天早晨练习一路二路拳,达到四十遍以上,数十年如一日,也难怪为什么前辈的功夫如此之高了。

   现在一些拳家,嘴上的功夫多了些,拳上下的功夫少了些。长久下去,支撑不了“太极拳家”这几个字。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第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太极拳套是一种形式,就好像做数学题一样,有自己的公式,需要熟悉这套公式之后,再把公式运用到各个题目中。练太极拳也是这样,练习拳架子,第一是为了守规矩,第二是为了长功夫,此后的各个阶级,则是由自身的修为来感受每一招每一式,背后的内涵所在。所以说,练拳的时候一定得要收住心猿和意马,用自己的心和意,来感悟太极拳的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最后达到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功夫方为成的境界。

   练太极拳不是用手和脚去练,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心和意。有了这种本事,你才可能成为太极拳家。否则,苦练一辈子,终究艺不高。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第三:研究和借鉴其它拳种的精华

   说到底,天下武术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虽然走的道路不一样,但是终点都是一样的。无论哪个拳种,都是要刚柔并济。太极拳也是如此,溯本还原,功夫是大同的。作为一个武术家,不光要精通本门的功夫,更要放眼武林,去吸收和借鉴其它拳种的优点,才不会在武术界落后。以此类比,当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去吸收和学习其它国家的优点和策略,才而导致了整个中国落后挨打了一百年。以史为鉴,以拳为鉴,眼光有多开阔,你的拳的修为才能有多大。那些总是自认天下第一,看不起别的流派、别的拳种的人,难成大家。

   第四:背一些太极拳论

   作为一个练太极拳的爱好者,一个武术家,一定要读理论,并且要深入读,要能脑记口诵。起码王宗岳“太极拳论”能出口成章,还要心领神会,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太极拳爱好者和武术家。因为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将太极拳武学之理论推至高峰。太极拳论之所以能够将明清武学推向新的高度,概因其上承中国国学之跟脉,超越宋元武学之尚力拙技也。从《拳论》的理论与技术高度而言,《拳论》之武学精华主要在于:一是阐明了武术之核心。二是继承上古武学精华,实现了对“力量与速度”的超越。三是包涵了诸多上乘武学技法。科学揭示了修练武学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如进一步研读,相信会有更多体会与收获。其他诸如武禹襄、李亦畲、陈鑫等拳论,该熟读的一定要熟读。该背的一定要背。

   第五:有自己的传承队伍

   太极拳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所以有自己的传承队伍。师父是主体,徒弟和学生与粉丝是个体。这样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形成一个团体。所以说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与外界媒体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才能创造奇迹。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第六:有拳外的功夫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太极拳家的六种特质


   一个太极拳家,不光有超人的功夫,更要平时要加强自我修养。古语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为物生贪欲,贪欲生妄念,妄念即祸根,祸根必大乱。”所以,道德修养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武术家更要这样。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一是能够改变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二是能够产生良好社会贡献道德境界。此外还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修养,太极是国学,没有一定的国学修养难以成为真正的太极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