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非视觉太极”让盲童爱上太极

环球网 2016-8-22 15:37:55

  
盲童打太极
盲童打太极


   人言我梦里,我非独梦中。

   思汝偕与行,协力致大同。

   这是英国著名摇滚乐队The Beatles 的经典歌曲《Imagine》,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群这样的“白日梦”者,在坚定地迈向自己的梦想。我们已见过太多弱势群体苦痛挣扎的图文、报道和倾诉,其中也不乏自强不息的身影,可有谁曾同时见过成百上千个在黑暗和困苦中依然纯净明亮的脸庞?

   从8月1日开始,在北京王府井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七层举办的以“非视觉太极”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带给你完全不同的公益体验。本次系列活动包括“非视觉太极”摄影展、“非视觉太极”夏令营、VR视频体验、及国学主题沙龙等。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侠友太极书院”精心筹划的这场异彩纷呈、震撼人心的公益系列活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将持续到8月31日,为期一月。夏令营在北京丰台金球国际酒店举办,时间为8月4日至12日,全国数十名身怀“绝技”、出手不凡的弱势儿童集中展示他们的风采。

   非视觉太极

   非视觉太极体现了一种平等的精神、太极是做减法的运动,让身体养成开源节流的习惯。

   顾名思义,颠覆传统的以视觉为主要接受和参照途径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触摸和用心对比、感受等其他感官及体会方式学习太极拳,即:以用心感受和用身体平衡的力量来替代视觉参照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学过程,称之为“非视觉太极”。这个概念最先来自侠友的太极助盲教学实践,但是其一直强调的太极拳学习中的非视觉性并不仅仅限于盲人群体。

   视觉只是一个学习的通道,而将拳法要领通过身体动作正确体现、建立身体感觉和要领之间的直接关联,这才是最重要的。“非视觉太极”可以最大可能地去除个人技能和门派的束缚,让习练者顺利地回到太极的根本上去。同时去除身心的僵硬和执着,将流于表演和有意做作的东西通过练习化掉。所以,“非视觉太极”体现一种平等的精神,用规范和要领来替代明师的作用,降低了太极拳入门的门槛,让更多人甚至盲人也能顺利地踏入太极的大门。

   今年的开幕式活动于8月9日举行,特邀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与荷兰大使馆教育参赞等使馆官员作为嘉宾出席活动。此外,今年来自全国各地受到“非视觉太极”项目帮助的39名儿童和各界中外嘉宾同聚北京,在王府井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公益摄影展的现场,参加本届“侠友心·太极梦”系列公益活动开幕式。经过万老师亲手提点,孩子们将现场展示他们精心编排的节目,这是他们表达感恩的一份珍贵心意。

   开幕式上,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在致辞中说道,中华儿慈会坚持“以慈为怀 从善如流 呵护未来 促进和谐”的宗旨,成立六年来救助了一百余万名儿童,至今筹集善款额超过七亿元。同时,“侠友心太极梦”项目是由中华儿慈会童缘联劝项目资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童缘项目是中华儿慈会推出的资助型、支持型项目,通过资助民间公益项目、支持公益组织联合劝募、开展各类儿童公益活动、建立公益实践基地、开展公益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成长,从而帮助到各类困境儿童。几年来,通过中华儿慈会募集的善款,童缘项目已经陆续资助了214个公益项目,支持了49家公益组织开展联合劝募工作,开展超过300余次的公益活动,吸引了8万余志愿者投入22余万小时的志愿服务。童缘项目于2012年4月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2014年,中华儿慈会正式成立“童缘资助中心”,更好地为民间公益组织和弱势儿童服务。

   侠友书院万周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通过努力,侠友新社成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执行机构。之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侠友新社在北京朝阳区三元桥北的凤凰城创建了侠友太极书院。侠友太极助盲项目成为中华儿慈会合作项目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里环境优美,安静舒适。以传统太极拳、传统文化及传统中医为媒介,侠友太极书院是一个健康友好的残健互助交流平台。侠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盲人和其他残障人士探索一条自尊自立自强的发展模式,在这里大家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创造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和阳光的生活态度。此外,万院长还特别感谢了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给他们提供的启动资金9万元,帮助他们在项目启动之初提供的大力帮助,也希望童缘项目可以帮助更多爱心组织稳步发展。

   活动中,视障、听障、留守孩子们一起为所有观众表演了刻苦排练的节目,孩子们腰部一开一合,配合着呼吸鼓荡,裆胯在不断地旋转,充分展现出所学太极的功夫内涵,不是普通的太极操。节目以古朴的《出塞》开始,以侠友太极七势拳结尾。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憨萌姿态,赢得了阵阵掌声。

   活动上,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为在“侠友心太极梦”项目开展中辛勤付出的教师们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照顾,更希望今后可以再接再厉,为更多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活动最后,侠友书院院长万周迎先生陪同中华儿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林,与现场的中外嘉宾一道参观了当天的摄影展。所有嘉宾和参与者衷心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也呼吁更多人关注公益事业,加入到关爱特殊儿童的行列中。

   特别感谢:

   来自上海海立睿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沈洪总经理,现场为活动捐赠10万元。作为空气源热泵最具成长力品牌之一,沈总表达了空气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减少雾霾,让北京长现APEC蓝、阅兵蓝的美好心愿,共同勾勒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画面。

   沈洪还说到:“海立睿能通过爱心活动,传递丝丝暖意沁人心扉,诠释由身暖至心暖的活动主旨。真正的呵护和支持应该源自于内心强大的扶植,从而使孩子们变得自信、自强、自立,这些远远超过物质所能够给予的。侠友太极书院的创意十分新颖,睿能也十分认同,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心人一起参与、共同推动。”

   此次大型公益系列活动,得到了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北京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上海海立睿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所有活动均免费参加。后续还有众多精彩的国学活动。

   全国各地的残障、留守儿童于8月4日抵达北京,参加为期8天的“非视觉太极”公益夏令营。这个暑假,除了能让万周迎老师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太极动作,夏令营期间,“太极书院”还将带领这些孩子游览故宫、国家博物馆、天坛等首都名胜,并参观钧天坊,了解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的古琴。

   “非视觉太极”项目目前已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地区。与一般的健身完全不同,侠友太极的主旨是“医武相合、身心并育”,她不是太极操、更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具有修身,改变命运的一种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善的,弱势儿童尤其明显,如何与缺陷共存,是心灵尤其需要呵护和面对的。侠友书院以太极为核心,贯穿了整个国学精神,教授国学课程和礼仪,在习拳中感悟天地,感知生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心怀梦想的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希望这个暑期夏令营能在他们心里留下更多健康、快乐和知识的种子。

   盲童小明(化名)来自大连盲聋学校,他说:“同学们都是非视觉太极的粉丝,非视觉太极带给了我们积极的改变。”小明是大连盲聋学校五年级的孩子。他自幼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经济拮据,生活条件很差。他从出生那一刻起,他的头发、虹膜和皮肤就是白色。医生告诉他,他的视力和体质都比较差,而且在户外要定时的涂抹防晒霜,带帽子,正午不能出门。他总是喜欢带着耳机,听歌曲,相声等节目,不怎么关注别人,因而大家说他是“呆萌小白“。

   而两年前,小明开始接触太极。他学的快,而且没事的时候总是暗自揣摩,站桩他也喜爱。他一打起太极拳,眼神立刻犀利明亮了起来,专注和痴迷溢于言表。他说:“最开始跟着老师打太极,后来习惯了天天打,发现身体变好了。班级在四楼,以前上楼总是气喘吁吁的,现在我的身体好像轻了好多,如果班级在十楼,我也会一溜烟地跑上去。我要坚持打太极,并且告诉身边的人,打太极吧,她真是太神奇了!”

   留守儿童小丽(化名)来自江西,11岁,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看。小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校里象她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接触了太极和国学以后,小丽更懂礼貌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以前经常爱感冒,现在半年,一年都不会感冒。

   留守儿童田娇(化名)今年还不到10岁,她虽然身体瘦弱,身材娇小,但是练习太极拳很是积极努力,在全校的孩子中出类拔萃。今年来到北京参加夏令营,田娇非常开心。她训练特别努力,每天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今天,她终于可以在七势拳的演出方阵中出现,在众多嘉宾和媒体面前展示自己。

   与一般的锻炼方式完全不同,“非视觉太极”是具有“医武相合、身心并育”特性的一种修身形式,通过加强感知和体会,从内至外规范身心,达到中正安舒、性命相谐的效果。无论是否属于“弱势群体”,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不足和偏障,如何发现并正确对待,完善自我?书院希望有更多人接触、了解“非视觉太极”,并愿与更多侠心义士携手,为孩子们的未来共同努力。

   文化如不能造福当下造福身心,传承与否又有何意义?就像“非视觉太极”的教学,秉承传统国学文化“三才合一”之神髓,既有传统正宗的太极底蕴,又兼顾今人身心之所需,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从2010年河北三河盲校到2016年暑期“侠友心.太极梦”公益培训,侠友书院七年的积淀和播撒,“非视觉太极”目前已累计收到近三十所学校的教学反馈,看着孩子们的小小的身影一点点成长,这是这个公益项目最大的收获。

   展览位于新燕莎购物广场七层,数百幅摄影作品回顾了侠友太极书院将近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部分作品来自包括1826摄影工作室的刘敏、新华社著名记者李方宇、中国文化报著名摄影记者卢旭、精品购物指南首席摄影师王同、人像摄影大师白继开等多位专业摄影人及艺术家,还有部分作品出自项目学校的老师们之手,每一幅作品都是自然生动的捕捉,让我们感受到当代社会弱势儿童内心的忧郁和焦虑,他们原本封闭的自我与高速发展充斥着物欲的社会发展现实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然而,孩子们在经历痛苦的过程中也不断努力的突破自我,在心灵得到成长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健康和快乐。

   非视觉太极,从拳法到生活、从自我存在到无限的宇宙生命,应是怎样的思考和探索?伸出手,不为单纯的施与,而是善加引导,让痛苦之于勇者反能化为激发人性正面力量的基石。摄影作品不仅在表达弱势儿童的心声,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当我们面临焦虑和困苦时,是否能如这些孩子一般,做到中正自立,自省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