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拳在金庸先生眼里是这样的!

世界太极拳网 2017-8-23 14:46:07

  一九八零年,吴式太极拳拳吴公藻编著的《吴家太极拳》在香港出版。著名作家金庸为该书题跋。全篇不到700字,对太极拳的性能,功能的评述有独到之见,文章写得很精彩,现全文照录于后,以飨读者。

  
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捕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庒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之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韧、沉着、安舒为主旨,其本要点是保持自已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拔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已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空滞的时侯。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练习太极拳,推手的练习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他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已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已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已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相传为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是道士,太极拳正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还应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