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阴阳中和 生生不息
王春杰 世界太极拳网 2018-1-24 16:05:59
阴阳中和 生生不息
——张志俊太极拳法价值观体悟
习近平主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作为国粹的太极拳,是“文化拳”,是中华文化的魅力点之一。
作为国粹太极拳传人的我,自觉应当与同仁一起,踏踏实实,潜心研习,“展示”好中华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自2011年10月随张志俊先生习练陈式太极拳,六年多来,我潜心研习,觉识他以“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为核心的陈式太极拳新理论、新形架,深感太极拳魅力无穷。我身受心领的一个主要点是:研习太极拳法,不仅要认真习练形架招式,更要潜心体悟拳法内含的价值观,进而要以价值观为导引,引领、提升自己拳法修炼乃至做人的境界。
我体悟到,张志俊太极拳法内含的价值观核心是:阴阳中和,生生不息,具体呈现为“九观”:
一、神形兼容的生命观
二、内外相合的事业观
三、敬悟自通的师承观
四、累升一脉的习练观
五、定变相投的质量观
六、节体统一的秩序观
七、规放自如的养成观
八、柔刚交会的审美观
九、我物融合的人才观
一、神形兼容的生命观
初习太极拳,接触到张志俊先生的教诲,“长期习练太极,最次赚个好身体。”这种“健康第一”讲法蕴含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呢?我在太极拳习练中几经周折、反复琢磨,终于感悟到,这是一种“生命观”,即“神形兼容”的生命观。
健康,不仅涉及到人的生命之重——是常识里的那个或多或少零前面的1;关涉到生命之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定的健康含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且关联到一种文化视界里的“生命观”。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重在表现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力求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而物人关系、天人关系又落之于个人外内关系。
我国自先秦以来,认为人体是一整体,其主要分为有形之形和无形之神两大部分。太极拳主“身心合修”,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经由“意念造型”,使意在形先,意领气,气催形为入手方法,达到神形合一的混元整体状态。
而张志俊太极拳法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心静、体松,使心理和身体在空寂中实现平衡。而精气神具有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功能动力、精神主宰三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太极拳的深层内涵体现了自然生命精神,富含韵味无穷的生命意境,“形韵—意韵—神韵”构成了太极拳生命意境的三层次理论,映射出曲径通幽的意境神韵和自然生命哲理底蕴。
神为阴,形为阳,兼容即中和;神形兼容,阴阳中和,中和则生,生命旺盛,生机勃勃。这是我领悟到的,张志俊先生“健康第一”、“神形兼容”生命观的深刻内涵。而此,又是进一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天合一的前提和基础。
二、内外相合的事业观
张志俊先生当过工人,干过行政,开过茶庄,做过股评员,最终以太极大师名于当世,就是因为他四十多年来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忘记练习太极拳,无论做什么都是做事和研究太极拳两不误。我感觉,其内外相合的事业观,首先是把“太极拳”做为“事业”,无论在什么职业岗位上,在太极拳习练中,都追求自身这个“内”和大自然、宇宙这个“外”相合;其次,坚持实现太极拳文化、太极拳精神的“内”,与其它事业的“外”相合,实现“太极拳”和其它事业两不误、双促进。
第一个“相合”是关键。“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含义即指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可引申为外在的客体世界(天道)和内在的主体世界(人道)的和谐、圆满。太极拳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思想渗透到拳理和拳法中,从而达到逐步完善。太极拳套路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轻重、蓄发、进退等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通过长期修炼,能使人达到“天人合一、外内合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
第二个“相合”相对的是一般人都绕不开的“坎儿”。一个人倾心于习练太极拳,但难免还有一份工作乃至事业,两事当面,怎么办?这就需要很好体悟太极拳文化。太极拳文化体现的是自然、宇宙的规律,其精髓是“和合”,因为自然、宇宙就是在“不同而和”中运行、发展的。所以,以太极拳的“不同而和”文化为“内”,以自己那份工作、事业为“外”,力求“内外相合”,岂不可以象张志俊先生那样,实现“两不误、双促进”。
内外相合,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相合,阴阳中和;自然而不呆、顺畅而不滞,内外两活,内外共生。
三、敬悟自通的师承观
与其它武术一样,师门制和师徒制是太极拳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人把传统拜师仪式当做封建仪规来批判,致使这一神圣的仪式几近废弃。拜师不是流于形式的仪式,它是在强化一种传承意识,彰显“敬畏”,有了对“师父”…“师祖”…“祖师爷”…乃至天地自然的敬畏,才有规矩的信守,而规矩上身才可能真正实现功夫上身。
太极拳师承中,张志俊太极拳法器重敬祖悟训。徒弟拜师是为了释疑,问道,师父收徒是替祖师爷传道。
祖师爷是什么?是作为太极拳文化渊源的,融合儒、道、佛三教理念乃至《周易》精髓自然之理的……一种无形的信仰偶像。仰视信仰偶像,内心由衷地敬仰祖师爷,饮水思源般的真诚敬仰,由敬仰而生敬畏。
有了敬畏,则不会狂,才会静心领悟祖训。面对诸如陈鑫在《学太极拳须知》中所言的:“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等等祖训,沉心静悟。
悟祖训是为了更好的“悟道”,悟什么道?这个“道”的内涵很丰富,包括技术体系上的道、理论体系上的道、文化修养上的道,以及天地之道、做人之道。要从前辈师父的言传、身教,为人处事,对待练拳、生活的态度、理念中去悟道。三分师徒,七分道友,每一个传人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前辈传下来的,传承下去。师父在讲、在教,弟子在学、在悟,如此代代相传,继承不断,即可千秋万代,绵延不绝。拜师帖的第一条“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师父教授徒弟,开诚布公,倾囊相授,履行授业、解惑的职责,完成传道的使命。授业要授得系统,完整,解惑要解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正使弟子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传道要对弟子终身负责。
张志俊先生四十多年来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师承观——敬悟自通,我们要谨记于心。敬为阴,悟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敬悟自通,师承有道。
四、累升一脉的习练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好任何一门功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
张志俊先生非常重视对学员、弟子基本功的训练。所谓基本功就是常用的、带有方法性的、习惯性的形架招式。张志俊太极拳法要求每一个基本功都要不厌其烦,数以百计,数以千计,数以万计地去练习,去领悟。
如太极拳的基本功顺逆缠,太极拳最最基础的东西,入门第一天就要学的东西。训练时像拧阀门一样练出太极拳特有的螺旋缠丝劲,在旋拧的过程中做出螺旋缠丝劲,感受到前后、左右、上下这六面劲,在肘定位、梢节领劲、手指体现“递个跟进”的前提下画出立体的圆。这,只有通过顺逆缠丝这一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才能体会。正像先生强调的一样,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是下苦功,是把手练到和身体一家,练成你本能的一部分。就好像你只要还会动,你的手就该那么本能地去动。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所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种感觉要靠反复练习、体悟才能得到!
顺逆缠如此,八字圈如此,天盘功、雀地龙、浑圆桩等等无不如此。先有功夫,后有技巧。只有不辞辛苦练好基本功,一点一滴耐心积累,才能在进行套路、推手训练时事半功倍。先生就是通过苦练顺逆缠丝,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本门独家秘笈八字圈而功力大增,豁然贯通,陡然提升,而提出以“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为核心的一系列太极拳新理念的。
累是阴,升是阳,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累极而生,生极而累,累升一脉,依次递升,习练得功。
五、定变相投的质量观
张志俊先生常讲:练拳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缩小误差的过程,没有误差你就是高手;没有误差就做到了拳势定型。而拳势定型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太极拳实战技击的需要,是掌握太极拳真谛的必经之路。
拳势定型包括外形的定型和神意的定型,既要有拳架饱满的技击结构,又要有充沛的技击意识,要做到形神兼备。
在双方对抗时,获胜的一方往往是由于对方技术动作变形而取胜。也就是说,拳架定型不是定式时的亮相定型,而是每时每刻、每个动作均符合拳理拳法,动作运行路线非圆即弧而且形神兼备,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面对什么样的来力和劲路,你的动作都不会走样、你的架式都不会变形。时时处处都能做到“练拳无人似有人;推手有人似无人”,随时能够收发自如,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99分和100分有天壤之别!没有误差,你就是高手。
定是阴,变是阳,阴即阳,阳即阴,阴阳相投,以定投变,以不变应万变,不变中投变,练功质量自然生生。
六、节体统一的秩序观
张志俊先生的拳论中讲“三节不明,终身是空。”躯干,足为根节,身为中节,头为梢节;上肢,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下肢,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明了三节,不是单纯地知道何处为什么节就算明了,重要的是要明了在技击上如何认识某一动作以哪节为主,三节在技击中如何配合变化运用。
明了三节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节节分家,先生的拳论里强调练拳时“两梢节领劲(手和脚),两中节定位(肘和膝),两根节放松(肩和胯)”。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周身不枉动,劲力不相互抵消。具体来讲:
头部:远眺前方景,耳听背后声,下颌微内收,玉枕向前顶;
上肢: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
下肢:一动脚先领,脚领膝要棚,膝棚胯要松,外包内又撑。
脊柱中心线:含胸拔背凤点头,尾闾内收惊龙游,命门后撑浑圆劲,百会海底天地轴。
这样加上公转自转的配合,就形成了“公转运若轴,自转方圆生,相随勿枉动,三节自分清。”
而节节分家的目的,是为了节节贯穿,节节贯穿以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中节定位,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五弓齐备,周身一家。周身一家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一致,将所有的力量整合到一块,将周身的力量整合到一块才能一触即发,出奇制胜。
蓄力如张弓:上肢——肘定位,腋下空,坠肘沉肩,里臂半圆,梢节领劲(肩找手,手找肩);下肢——沉胯,圆裆,膝定位,脚趾抓地;身弓——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命门后撑,尾闾内收。同时做到五弓齐备,周身一家。
发力如放箭:梢节领劲突然爆发。
通过节节分家,进而节节贯穿,然后再通过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将周身大小关节、肌肉、韧带劲力整合到一起形成蓄势待发的态势和一触即发的爆发力。
节体统一。节是阴,体是阳;节体统一,阴阳中和;秩序井然,一以贯之;各节分明,节节贯通,意、吸、力生,浑然天成。
七、规放自如的养成观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张志俊太极拳法特别注重规矩,其中“梢节领劲,两头卷曲”是规矩,肘膝定位是规矩,身备五弓是规矩,两手(梢节)相吸相系是规矩,重心学说是规矩,“一走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是规矩,“一动脚先领,脚领膝要棚,膝棚胯要松,外包内又撑”是规矩等等,不一而足。
教者学者都要明规矩,守规矩,规矩上身才能功夫上身,才能轻松自如。
何以如此?因为规为阴,放为阳;阴极而阳,阳即而阴,规极而放,放极而规。
规,首先要守规,严守不松,持之以恒。但严守不是僵守,而是经历严守自然孕育放松,是规到成熟自然达到放松。而放松又是新的规的开始…,如此循环,规放自如,自然养成。
八、柔刚交会的审美观
张志俊先生把中国武术划分为四品:好看好用,中国武术的精品;不好看好用,中国武术的上品;好看不好用,中国武术的下品;不好看不好用,中国武术的次品。
先生常说,用太极拳打人不难,难的是潇潇洒洒地打人。什么是丑,什么是美?谁能潇洒摔倒对方谁就是美的,谁被摔倒谁就是丑的。
太极拳的搏击魅力是什么?潇潇洒洒地战胜对方。以胜为美。
张志俊太极拳法在每招每式每个动作中,都要求对称平衡,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柔相济,阴阳合德;要求所有动作非圆即弧,非顺即逆,螺旋缠丝,裆走下弧,即使倒换重心,也不允许简单地把重心平移或上抬过去,要求拳架外形美与内在神韵美有机结合,不仅每个动作的造型都能给人美感,而且尤其要有潇洒而凝重、轻灵而沉稳、舒展而紧凑、圆活而端庄、有理有节、有情有景、赏心悦目、意趣盎然等美感。
中国人在表达审美意趣时具有含蓄、朦胧或虚化的特点,而张志俊太极拳法所讲究的“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等特点,正是体现了一种外柔内刚、柔刚交会的审美观。
柔乃阴,刚乃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柔刚交会,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会。柔刚交会,美自生之。
九、我物融合的人才观
什么是太极拳人才?张志俊先生讲,说到做不到,不是人才;说到偶尔能做到,不是人才;说到随时随地能做到才是人才。说到底,也就是拳说得好,拳更练得好,而且人也做得好才是人才,能够成为趋向得道之人,才是人才。
经常有人说今人理论好,古人功夫高。古人练拳更多把它当做一门谋生的手艺,一个饭碗。动辄要以性命相搏,瞬间就生死立判。古人练拳多求真功夫,学以致用,不尚虚谈。今人学练太极拳多为健身和修身养性,如此一来,拳谱是拳谱,功夫是功夫。
技击是太极拳的生命力,得道是太极拳的真正魅力所在。不能技击不是真正的太极拳,做人做不好、不能成为趋向得道之人,不是真正的太极拳人才。
张志俊先生常说这套功夫架没有边角废料,任何一个转关都能形成有效打击。学拳练拳要学的明白,练得明白,用得明白,既要理入,又要行入,要学以致用,学会做人。
所以,如宋人邵雍所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又如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合内外,平物我,自见道之大端”。太极拳是人体的运动,人体自身的运动与宇宙自然的运动有着内在的紧密关系,要达到练拳的目的,必须达到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和一致。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是拳道内在之理。
与此相关,练拳要坚持心胸无比开阔而纯无杂念,宁静空寂,追求外在的客体世界(天道)和内在的主体世界(人道)的和谐,如此,才能不断增进功德、提升境界,进而逐步把人做好,向得道者迈进,成为真正的太极拳人才。
我为人,物为天;我是阴,物是阳;阴阳融合,得以新生,我物融合,人才得生。
上述九观,九九归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阴阳别分,各自显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而阳,阳即而阴;阴阳融合,自有所生。生又阴阳,阴阳互动,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一言以蔽之,“阴阳中和,生生不息”。
以上为我习练、教练太极拳中,对张志俊太极拳法所包含的价值观的领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