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太极拳无极桩习练基础规范提要

罗卫民 世界太极拳网 2018-1-25 10:01:16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按语:无极桩无疑是太极拳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功法。没有功法体系支撑的太极拳,只能称之为太极操。没有无极桩的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较的话,也只能是一门慢练的拳术。无极桩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源于中国最优秀的养生体系——道教内丹,同时嫁接了内丹和武术技击,成为支撑集思想、养生、艺术、技击为一体的太极拳的基石。要想研习真正的太极拳,无极桩是无法绕过去的坎。

   十年太极拳不出门。太极拳的难练,主要体现在无极桩的难以掌握。我1987年随石明先生学习太极拳,每天早晨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站无极桩一小时,学了四年。2013年开始又跟黄震寰师兄再度研习无极桩,这一跟又跟了四年。八年的学习和断断续续三十年的练习,算是基本掌握了无极桩的要领。但是还谈不上真正地、完全地弄明白了。

   一、引言

   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最难的也是最容易的。用这句话来形容太极拳的无极桩,或许再合适不过了。说无极桩简单,那是真的再简单不过,往那儿一站,什么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想。问题是除了死人,活人谁能做到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说无极桩复杂,那又确实无比复杂,从身体形态来说,要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真要达到身体的最佳形态,那么就要处理好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甚至能想到的每一个微细之处。人的头脑无时无刻都处于思维状态,一念未了一念又起,即便是睡着了还会做梦。要做到无思无虑,就要清空头脑中的思维。清空什么?如何清空?

   关于无极桩,几年来一直想下笔写点东西,一直又不敢写。一是对无极桩的练习和研究,就像一个无底洞,总能找到新东西,总能不断完善。二是很多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三是即便能用语言来描述,表述的难度也极大。很多好朋友认为即便不完善,也应该写出来。或许对于无极桩来说,真正的完善是没有的。

   太极拳经过多年的发展,习练的人越来越多。某些统计数据说上亿人练太极拳,这可能有水分。但是现在练太极拳的人确实比我三十年前练的时候多多了。太极拳目前传播的主流形式是拳架套路,单纯的拳架套路很难练出经典拳论讲的太极拳的效果,甚至很难印证经典拳论中的理论。近年来,很多人意识到太极拳的功法很重要,而功法中最核心的又是桩法。

   二、为什么是无极桩

   武术中最基础的功法训练是桩法。桩法有马步桩、混元桩、无极桩等不同体系。

   马步桩姿势较低,以训练腿部肌肉和力量,增强稳定性为目标。有部分太极拳练家以马步桩作为辅助训练。但是太极拳追求的不是力量和肌肉,练马步桩对于太极拳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可能不仅无益,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混元桩一般采取半蹲或略蹲的姿势,主要训练身体整体的劲力和内气,强调得功。混元桩练习一段时间后,会让习练者产生比较强烈的气感,有一种功夫上身的感觉,因此被很多拳种采用作为功力的基础训练方法。也有很多太极拳家将混元桩作为核心的训练方法。

   无极桩一般采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其训练目的不是为了求得功力,甚至连内气都不追求,而是要不断去除身心上的东西,使练习者返回一种自然本能的状态。

   无极桩的理论依据源于道家理论,尤其是老子学说。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的“自然”就是自身本来存在的样子。站无极桩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身体形态上后天形成的习惯,并且在思维上要进入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老子说的“婴儿”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本身很多的先天机能就会调动起来,人的先天机能比后天机能强大很多。如果说后天功能是人对自身的改造,先天功能则是人和宇宙的沟通和对话。站无极桩不是要做什么,而是要尽量做到不想不做。只有不想不做的时候,潜伏在人的生命中的元神才会起主导作用,生命将焕发出精彩的光芒。

   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如果不考虑武术的技击作用的话,无极桩跟道教的内丹修炼是基本相似的。或者说太极拳功法训练的理论和技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道教的内丹修炼体系转化为武术功法体系,并且与武术的技击体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道教内丹修炼的方法和阶段同样适合于无极桩,即“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从太极拳自身的理论体系或技术体系来说,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经典中的经典,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崇。《太极拳论》的开篇便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哲学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的借用,也是太极拳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准则。将本体论的无极概念和宇宙发生论的无极状态引进了太极拳中,在基础功法训练方面外化为无极桩的形式。这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养生术、中国武术的伟大结合。只有通过无极桩的训练,才能深刻体会和印证太极拳的经典理论。

   三、习练无极桩需要转换的思维方式

   无极桩的目标是回归人的先天本能,要达到这种目标,在具体习练的过程中,涉及到思维方式的转变。

   1、打破“执”念。在一般的思维方式中,正确的东西会是一直正确的,坚持正确总不会错。但是在习练无极桩的过程中,很多东西可能是暂时正确的,过一段时间后或者从另一个方面看可能就是错误的。当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以后,不是坚守这种结果,而是要想办法让这种结果再次回到“无”。只有不断得到不断舍弃,才能真正回归到先天本能状态。

   2、浑沌思维。《庄子·应帝王》讲到的浑沌,没有七窍,如果强行给浑沌开出七窍,形成常人视、听、食、息的区别,结果只能是浑沌的死去。无极桩所涉及的很多意念状态是浑沌状态,没有必要清晰,也不可能清晰,如果非要弄明白,这种状态就会失去,无极桩的训练就没有效果。

   3、超逻辑思维。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称为逻辑三大规律。当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出现与三大规律不符的情况时,一般会说出现了逻辑错误,是不对的。但是在站无极桩或修炼内丹的过程中,是会出现与三大规律不符的思维状态的,而这种状态又是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比如说内丹学说到“玄关一窍”时,第一是不在身体内,不是丹田、关窍之类,只要执着于身体的部位,那便是“着形”,练的就是体;第二是不能离开身体找,离开身体找,便是虚妄,就会坠入顽空。在太极拳的思维方式中,存在很多这种既是又不是的现象。在太极拳的思维方式中,还存在相反或对立概念完全同一的情况。比如说“刚柔”不是两种状态,也不是“刚”化为“柔”或者“柔”化为“刚”,而是同一状态既是“柔”也是“刚”。“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不是化了再打,而是打化为同一个行为。

   在无极桩习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思维观念至为关键。如果相应的思维观念不建立,无极桩很难有真正的效果。

   四、习练无极桩需要建立的核心理念

   一般的武术功法练习,都会要求练得一种结果。混元桩、马步桩无不如此。这种结果会使练习者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进而获得继续练习的动力。但是无极桩要求的不是得到,而是放弃;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无极桩练的不是进取,而是回归。习练过程所得的任何结果都要舍弃,一切归零,趋向于无才是无极桩的本质。无极桩习练就是让习练者回归本来。老子讲“能婴儿乎?”无极桩从形体上追求婴儿形体的完美、柔弱、不用力,以至顺乎自然。在思维和意念上追求婴儿般无思无虑的状态。

   这个过程是一个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后天状态下,人的各种动作要消耗能量,各种思维活动也要消耗能量,总的来说是入不敷出。随着能量的衰减,人的各种机能也相应衰退。只要回到先天状态,那怕是处在回归先天状态的过程中,能量损耗也会不断减少,随着能量的累积,人的机能就会延缓衰退甚或进一步增强。

   五、无极桩习练初期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规范

   无极桩习练的总体要求应当与内丹修炼的要求是一致的,包括“筑基炼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阶段。习练初期的重点是“炼己筑基”。

   炼己的核心是控制意念,通过系列的意念操控达到清心止念的效果。炼己的实质就是要形成比较强的意念操控能力。炼己炼的意念,不是无极桩和内丹修炼的目标,只是手段。就像佛教说的过河,炼己只是造船。炼己炼的意念还是后天意念,让需要用到的意念变得清晰明确。炼己的方法首先是清除杂念,然后代之以一些可以逐步使心静下来的意念,最后能使后天意念不起(识神退位),让先天神识起主导作用(元神主事)。

   筑基就是通过系列的形体、内在气息的调整,逐步为受到后天损伤的元精、元气、元神的修复做准备,为“炼精化气”阶段做好相应的准备。有些内丹著作上讲筑基是修复元精、元气甚至元神,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筑基调节的重点还是人的形体皮囊,以及后天气息和血脉之气。

   从时间阶段来说,无极桩初期站桩分为进入桩态前的调整阶段和进入桩态后的意守阶段。调整阶段是一个准备阶段,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只有两三分钟左右,但是无极桩习练的绝大部分技术要求都要在这个阶段完成。无极桩本身不要求练什么,所有要求练的东西都是为不练做准备。桩态阶段初期要求意守,完成筑基炼己以后,甚至连意守都是要放弃的。

   进入桩态前的调整阶段包括调身、调息和调心。

   调身主要是调整形体姿态,要求让形体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状态,身体基本上感觉不到受力。太极拳的不用力不是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不用力,而是让各种力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感知不到用力。使身体达到一种舒适的状态,全身上下感觉不到窒碍,力的传导能够通畅,各个活动关节能够小幅度轻微活动。调身的关键是调整支撑身体站立垂直受力的各关节的曲度,在垂直方向上,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的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等穴位部分的关节是调整的重点。

   调身的关键之点包括:两脚自然平行开立;曲膝;坐胯;敛臀;鼓腰;涵胸;拔背;竖项;顶头悬;收下颚。

   1、两脚自然平行开立:开立的宽度一般讲是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开立以后,中间大约能放进去一个拳头,基本上与自己平时走路两脚之间的开度一致。站好以后,感觉一下自己的肩井的位置,然后意念想象用涌泉去找肩井,让涌泉肩井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形成两条线,然后想象用会阴去找百会,让会阴百会的连线与地面垂直。这样形成三条垂线。由三条垂线确定身体的中定。

   脚掌虚虚地轻轻踏在地面上,均衡受力,切不可踩实,更不可十趾抓地。

   2、曲膝:曲膝不是真正的曲,而是直中带有曲意,膝关节的角度大约在175度至178度之间。意念上想象膝关节前曲后直,或者说形曲意直。膝关节如果完全站直,容易锁死,不利于力的传导。如果曲度过大,则气的传导会受影响。

   3、坐胯:坐胯的关键是调整髋关节的曲度,使髋关节的受力处在一个最合理的状态。做法是用意念想象身体后面有一把椅子,让身体的影子坐到椅子上,但是形体不动。实际上坐胯也是把脊柱用意念向下拉伸。

   4、敛臀:敛臀是让身体形成合力,同时使尾闾在坐胯时能够在垂直的基础上略有向前伸出的意思。通过较长时间的练习,能够让本来不易活动的脊柱尾端轻微活动,辅助通尾闾关。

   5、鼓腰:太极拳讲究腰为主宰。人的脊柱在进化过程中命门部位略向前曲。鼓腰就是要让其回复至一种自然状态。鼓腰的关键是先用意念虚虚地将百会往上引领,将腰带起,然后虚虚松开,松开的时候,想象后面有一把椅子,将身体影子的腰靠在椅子上,形不动。传统上也有“拎腰”的说法,用意念想象一根绳子在命门上方约一寸的位置向后轻轻地拉。

   以上五点,基本是属于调整身体的受力结构。

   6、涵胸:涵胸的本质是横向拉升胸廓,使胸腔体积增大,从而增大肺的换气量。涵胸的做法是两肩略用力向外向后拉伸打开,并用意念合向夹脊,意念合住夹脊后, 让肩自然放松回到一个舒适的位置。

   7、拔背:拔背的本质是纵向拉升胸廓。拔背的做法是用意念以夹脊为中心上下对拉,上面往上,下面往下。拔背还有一种做法是想象督脉向下,任脉向下。

   以上两点主要是调整气和呼吸,使在站无极桩的时候能够呼吸顺畅。

   8/9/10、竖项;顶头悬;收下颚:这三点是连在一起的,在脖子轻轻竖起的同时,头顶百会的位置要虚虚地往上领起,同时还要用意念轻轻地将下颚往下引,但是下颚的形体不应故意往下。

   这三点是保证气在头部的通达,也是为将来修炼上丹田(泥丸)做准备。

   通过上面十点基本上可以调整好身体形态。如果一次调整不好,可以再调整一次。如果在后续站桩的过程中,身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也可以适当调整。

   调身的总体要求是形体舒适,当具体要求与总体要求出现冲突时,毫无疑问是要考虑总体要求,再去设法调整具体部位的训练方法。

   调息的过程实际上是运行一个小周天,通过小周天的练习要让体内的血脉之气顺畅流动。传统内丹的小周天是从丹田到会阴,经尾闾、命门、夹脊、玉枕到百会,从百会下至上齿正中完成督脉的运行,然后舌顶上颚沿身前正中任脉下至丹田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以打坐为主要方式修炼的内丹来说是适用的。

   对以站姿习练的无极桩来说,需要略做修正。无极桩的小周天是修正的小周天,这个修正的小周天由张三丰在《三丰全书.登高台》中提出来的。无极桩的小周天调息,是在调身的同时,由涌泉经小腿、大腿后方,合于会阴然后上行沿督脉至百会,下至两眉正中,眼视前方,收回眼神,眼微闭,再下行至上齿正中。舌顶上颚,吞一口唾液,沿身前正中任脉落至丹田,再落至涌泉的过程。

   调心的核心是止念,在无极桩习练初期,止念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实际上是以想象和意守的方式去替代平时的杂念。当完成调息以后,要重点进行调心。传统的调心以意守丹田的方式进行,但是过度意守丹田或某个具体的部位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真正的意守方式是似守非守,找玄关一窍。当调息结束意至涌泉时,再将意回至丹田,然后意守全身,再由全身扩展至空间,然后由空间回到身体,这个时候想象空间与身体一体。为了让身体处在一个自然舒适的状态,还可以加一个意念,就是想象两脚轻轻站在水面的荷叶上,涌泉接触荷叶的地方正好各有一滴水珠。

   当调身、调息、调心完成后,就可以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桩态了,一开始站20分钟,逐步每周增加1-3分钟,相对熟练后,每次站桩30-45分钟为宜。如果站桩过程中杂念不止的话,可以想象自己熟知的美好景象,比如大海、草原、山林。杂念还停不了的话,可以微微睁开眼。

   光凭了解文字是很难站好无极桩的,文字指导是一个总的法则,但是实际站桩的过程中,面临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悟性、气质也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模式去套。

   无极桩是太极拳功法的基础,也是功法的核心。太极拳功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真正练好太极拳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功法、拳架和推手练习。